鱼苗放流灞河。 高乐 摄
碧水东流处,万物共生时。5月21日,由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西安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西安世博园举行,5万尾鱼苗顺利在灞河“安家落户”。
5万尾鱼苗放流灞河
活动现场,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会同西安市农业农村局、浐灞国际港管委会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在灞河边码头放流鱼苗5万尾,吸引热情的市民游客纷纷参与。
伴随一尾尾鱼儿相继游入水中,阳光照耀的湖面鳞光闪烁。5万尾新生力量的融入将发挥净化水质、调节生态的作用,为灞河生态链注入新动能。
“生物多样性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我会通过社交媒体、社区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市民王栋说,自己平时喜欢沿着河道跑步运动,有时看到有人违规钓鱼,会及时劝阻或举报。
现场同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展,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品、宣传资料,与市民互动,让参与者深切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多元价值与独特魅力。在全面展示西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工作人员呼吁公众增强保护意识,积极践行保护行动。
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
据了解,去年以来,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国考水质断面全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总量减排目标超额完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存续与发展提供了稳定且适宜的生态环境基础。
秦岭西安段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着大熊猫、朱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水獭、大鲵等珍稀水生动物,享有“中国国家公园”“动物王国”“绿色基因库”等美誉。
近年来,西安市各级各部门以秦岭区域为重点,严格执行省、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大力开展陆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绿盾”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督行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随着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秦岭西安段已逐步实现。
近年来,西安市严格落实黄河禁渔期制度,积极采取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增殖放流活动,大力提升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能力,加快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凸显。
通过科普展览、专家讲座、趣味互动等形式,西安市积极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已营造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活动现场,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希望广大市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发动身边所有人关爱、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节水节电,绿色消费,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