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早戴近视镜会加重近视?
流言:近视镜会让近视度数越戴越高,所以不要给孩子太早戴近视眼镜。
真相:这是一种误解。眼球突出、眼轴变长等器质性变化是近视加深的结果,并不是佩戴近视镜导致的。近视后不及时矫正,反而可能会加速近视进展。临床观察表明,儿童近视患者若长期处于模糊成像状态,反而会刺激眼轴进一步增长。因此,在专业验光师的指导下科学配镜,有助于保持清晰的视觉质量,延缓近视发展进程。
儿童近视防控需要建立系统化干预体系:当发现视力异常时,应及时进行散瞳验光等专业检查;确诊近视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动态监测屈光状态变化;配合户外活动时间保障、用眼习惯培养等综合措施,才是科学防控的关键。
磁疗产品能治疗颈椎病、关节炎?
流言:磁疗产品通过磁场作用可治愈颈椎病、关节炎等慢性疾病。
真相:无论是颈椎病,还是关节炎,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未将磁疗列为推荐治疗手段。磁疗通过磁场作用于人体,可能短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或缓解肌肉紧张,但这与颈椎病、关节炎的核心病理并无直接关联。颈椎病和关节炎大多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本质是组织结构的退行性病变或慢性炎症,磁疗不太可能逆转退化或消除病因,无法替代正规治疗,但对部分轻症患者可能起到缓解作用。
需要警惕的是,部分产品宣称“治疗”“治愈”效果,可能延误患者就医。颈椎病、关节炎患者应优先遵循医生方案,磁疗绝不可替代核心治疗。
血液黏稠就是高血脂?
流言:血液黏稠意味着患上了高血脂。
真相:这种说法混淆了概念。血液黏稠是一个血液流变学的概念,指的是血液本身的黏稠程度增加,它可能跟多种因素有关,比如脱水、红细胞数量增多、变形能力变差、血脂升高等。而高血脂(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范围,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所有的血液黏稠不都是由高脂血症引起的,也并不是所有的高脂血症患者都会出现血液黏稠的现象,不能把二者简单等同起来。因此,如果出现了血液黏稠,需要做更详细的检查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纯母乳喂养越久越好?
流言:母乳喂养好处多,所以纯母乳喂养越久越好。
真相:这是常见育儿误区,照着做可能带来健康风险。事实上,母乳成分会随时间变化,分娩6个月后母乳中铁元素含量仅能满足婴儿需求的5%,而此时婴儿体内储存的铁已基本耗尽,剩余95%的铁需通过辅食补充,否则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0—6月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且无需添加水或辅食;6月龄婴儿需在母乳喂养基础上添加强化铁辅食,并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24—36月龄幼儿应逐步建立成人化饮食模式,通过多样化膳食满足营养需求。
高血糖患者吃主食越少越好?
流言:高血糖患者应严格限制主食摄入,主食吃得越少,血糖就控制得越好。
真相:这是一个常见误区。高血糖患者需要适当限制主食,目的是控制总热量、优化饮食结构,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是,“限制”不代表“不能吃”,更不代表吃得越少血糖就能控制得越好。
主食里的碳水化合物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完全不吃主食或吃得过少,可能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主食吃得过少,可能会增加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包括水果、零食等。血糖高的人应基于自己的身高、体重、运动量、血糖水平、用药情况合理规划膳食。在选择主食时,应尽量避免高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比如白米粥、糯米、白面包等;建议选择全谷物和杂豆类等低GI值主食如燕麦、荞麦、糙米等,且应占主食的1/3以上。
老年人不割眼袋会致盲?
流言:有些老年人眼袋很大,不割掉的话可能会致盲。
真相:眼袋的形成是脂肪分布改变与眼周肌肉松弛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外貌,与视力健康并无直接关联。极少数情况下,过度膨出的眼袋可能导致眼睑与眼球轻度分离,引发眼睛干涩,但几乎不会影响视力。相反,对有些 老 人 而言,割掉眼袋反而增加健康风险。
老年人常伴随高血压、糖尿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尽管眼袋手术属于浅表操作,但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术中出血、术后愈合不良等风险,而且手术操作不当还可能引发下睑外翻等并发症。
总之,老年人割眼袋,建议经专业医生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后谨慎决策,同时选择具备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
陕西省科协支持 省科协宣传文化部 陕西科技报 陕西省科普宣教中心 联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