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幼鸟保护指南

陕西科技报
  夏季,是鸟类繁殖的黄金时期,公园、小区的绿树间,时常能看到幼鸟的身影。它们或刚破壳而出,或正努力学飞,每一个阶段都充满生机与挑战。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可爱的幼鸟呢?
  当我们在户外遇到幼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惊慌失措。很多时候,幼鸟落地只是学习飞翔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亲鸟可能就在附近的树枝上静静守护着,此时,我们不要急于上前捡拾,而是要仔细观察幼鸟的状态。如果幼鸟羽毛完好,翅膀能够有力地扑腾,只是飞行高度有限,那么无需过多干预。亲鸟会继续为它提供食物和保护,我们贸然接近,反而可能惊扰到亲鸟,影响它们对幼鸟的照料。
  对于不同阶段的幼鸟,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如果是刚破壳、全身无毛或仅覆盖少量绒毛的无毛雏鸟,它们无法自主活动,需要我们特别关注。若发现这样的雏鸟,应尽力将其放回原巢,原巢是幼鸟最安全、最熟悉的地方,亲鸟也能更好地照顾它。若巢穴位置过高或难以找到,可将其安置在附近的绿地上,让它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照顾。
  若是绒毛幼鸟,它们已经长出了短绒毛,具备了基本的蹦跳能力,但飞行能力尚不完善。这类幼鸟若不慎处于马路、人行道等潜在危险区域,我们可以小心地将它移至附近的灌木丛或树杈上,并确保其远离猫狗等可能威胁其安全的动物。这样,亲鸟听到幼鸟的叫声后,便能迅速找到它。
  而对于正羽期幼鸟,它们的羽毛接近成鸟,正处于学飞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跌倒与爬起是它们成长的“必修课”。即便偶尔失足落地,亲鸟也会耐心地在一旁引导。若发现周边存在如流浪猫、流浪狗等潜在威胁,我们可以寻找到一棵高耸且安全的大树,将幼鸟轻轻安置在粗壮的树枝上,随后便可安心离去。
  我们要明白,幼鸟离巢是它们自然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亲鸟的陪伴在幼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幼鸟需要从父母那里学习觅食、飞翔以及如何躲避天敌。将幼鸟带回家中看似是出于善意,但实际上可能会对它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工喂养的幼鸟往往难以重返自然,可能因丧失野生习性而无法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同时,擅自圈养野生动物还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