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安康市汉滨区:把“站”嵌在“链”上 赋能高质量发展

智能织袜机


  近期,随着安康市汉滨区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推进会的召开,汉滨区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和发展正如盛夏的草木般生机盎然。
  前期,记者随着汉滨区科协对专家工作站建设情况进行集中走访了解到,近年来,汉滨区紧盯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育龙头、强链主、补链条、搭平台、保要素、建集群”工作思路,聚力打造富硒食品、毛绒文创(服装袜业)、新型材料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建强人才链,把产业作为人才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和试验田,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将人才链紧密嵌入产业链,以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带动人才链的茁壮成长,推动重点产业在降本增效、转型升级上取得显著成效。依托院企合作、院地合作、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及“三区”科技人才支持等宝贵契机,建成富硒茶、富硒饮品、蚕桑、中药材等14个专家工作站,206名各领域专家聚集产业发展一线,为汉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智能织袜机:“链”上崛起产业新高度
  安瑞智能制造公司是安康袜业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也是西北唯一一家智能织袜机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以来,与西安工程大学、安康学院等多所高校专家团队签约,积极发挥优势,不断推进务实合作、加强交流互助,围绕秦创原建设目标,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共赢。培养了大批面向纺织服装产业的人才,产出了一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逐渐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纱线加工于一体的袜业生产基地、行业领军企业。企业产值、盈利、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带动了一大批劳动人口就业。
  2024年9月25日,智能织袜机产业链专家工作站成立。“专家工作站是促进技术沟通、深化合作交流的有利平台,更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智能织袜机产业链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为汉滨区毛绒袜业产业园规划布局、基础配套、产业集群、营商环境等关键环节做出积极贡献,为袜业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力争在科技成果转化、新品研发、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汉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汉滨区委副书记芮云峰说。
   富硒桑叶蛋:产业融合激发活力源
  安康市泰政祥专家工作站利用汉滨区坝河镇繁荣村桑叶资源,将富硒桑叶作为蛋鸡的主要饲料,生产“富硒桑叶蛋”,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检测,富含氨基酸和高钙、高蛋白、多种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年产富硒桑叶蛋3500万枚以上,实现年产值2700余万元。现已规划建设年加工有机肥3500余吨生产线。用有机肥还田、种植果桑、蛋白桑、强桑1号,最终实现养蚕、观光、采摘、桑叶饲料加工、桑果饮品及桑叶挂面加工、桑叶茶、桑叶菜制作、富硒鸡蛋系列产品开发等于一体,带动一二三产业及桑畜融合发展。目前,安康市泰政祥农业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已申请专利10项,授权4项,制定技术标准3项,获省政府成果奖1项,正在申请贯标和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成为安康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实践基地,未来将有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重大贡献。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专家工作站成为一个全新的创新创业平台,探索出一条农村产业综合示范引领的新路子。让坝河镇繁荣村的产业迸发出强大活力,让科技成果赋能农村的发展,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安康市泰政祥农业开发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柯愈鑫在2024年3月25日召开的安康市泰政祥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暨工作站建设推进会上,满怀信心地发言并介绍专家工作站情况。
  茶旅融合:茶叶绘就富民新篇章
  汉滨区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来抓,着力在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提效益、促融合育特色上下功夫,全区茶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茶树品种“陕茶1号”选育及产业化推广应用》获得省政府成果奖一等奖。
  截至2024年底,汉滨区茶园总面积达21.4万亩,其中“陕茶1号”面积达12万亩并辐射重庆、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如今,茶产业已成为汉滨区农业领域的第一大富民产业。以“陕茶1号”为主导品种的茶产业已成为推动汉滨区域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以上成绩的取得,汉滨区富硒茶产业链专家工作站起到主导作用。工作站成立于2022年7月,专家团队由中省市区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及茶叶链主企业组成,现有专家团队成员22人。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原主任陈恒研究员担任工作站站长,国家科技特派团茶叶产业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陈亮担任首席专家,国家科技特派团茶叶产业组其他4名专家为工作站岗位专家。
  工作站以建站主体技术需求为导向,以设站单位研发机构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引进专家及其技术团队等高端智力资源,针对汉滨区茶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技术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据建站主体安康市汉滨区东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单林江介绍,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专家到园区实地举办茶叶种植、采摘、加工技术培训,专家团队定期对园区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工作站累计对茶叶基地周边的300多名茶叶种植大户、贫困户进行了实地培训,推动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的紧密结合。
  公司还增加休闲体验、观光旅游等功能,以亲子采摘、教学体验等方式吸引游客,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教学研究等相结合,打造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提升农业附加值。打造“安康富硒茶”品牌和十里茶花长廊,坚持茶旅融合、三产结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今年‘五一’假期,园区接待1000余人,收入不错。还想要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把农户茶园变金山、把企业茶园变花园、把茶区变景区,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5月16日,单林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汉滨区正上演着一场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将“站”精准嵌于“链”上,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全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幅产业兴旺、创新涌动的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李锦贤 记者 曹兴君)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