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把文明的“种子”种进群众心田
  “女婿家境不好,咱娃回去还要生活,要给孩子们留些创业家底。”商洛市商州区刘湾街道紫荆村二组陈军芳把亲家送上门的彩礼退回了16.8万元,深明大义之举被人们广泛传颂。
  陈军芳传承良好家风,弘扬真善美只是商州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商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干部转作风、强服务、提效能、办实事,协同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文明培育润德于心
  “咱往后退两步,红灯亮了!”“请问,您需要我帮助什么?”“只是搭一把手,不用谢。”……无论是横过马路,还是在政务大厅、医院的电梯间,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以文化人,文明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
  商州区强化文明培育宣传引导,结合基层理论宣讲,在城乡公共区域设置“文明商州八礼”和“孝礼勤俭信”宣传栏330余处,印制“六尺巷”礼让故事文明扇等宣传品2万余件,开设“感动鹤城”先进典型专题系列报道10期,开展“声动鹤城”微宣讲系列活动34场次。移风易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商州区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方案》《商州区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指南》等指导性文件,结合“周二民情日”实行科级领导包片、干部包镇(街道)工作机制,指导各村(社区)修订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等,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推进基层治理。“只要有时间,我就宣传党的好政策,用村上的好人好事来说服群众崇德向善。”紫荆村老支书杨新勇对记者说。
  道德模范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人们精神世界传承的火种。商州区优化评选标准,将典型选树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近年来,累计选树表彰各类先进典型1058人次,推荐陕西省道德模范8人、陕西好人5人、商洛好人84人,107名学生荣获市区“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文明和谐、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
   文明实践始于行动
  志愿者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 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商州区统筹资源强阵地,自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建成投运以来,配套建成智慧云平台中心显示大屏和手机微信小程序,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36个,实现线上线下协调互动的工作运行新模式。目前,已完成18个实践所、288个实践站、549支志愿服务队伍信息数据录入和6025名志愿者注册工作。
  “车路修得宽又宽,我儿打工在西安,媳子和娃都厮跟,妈在屋里把门看。公家发的养老钱,再少也够油和盐,感冒头疼有了病,我问你妹要上点……”退休干部谷庆敏在麻街镇法治宣传教育院落会上的宣讲,让很多老人感动得声泪俱下。
  商州区建立了文明实践讲师库,选聘区级宣讲师395名,新培育省级宣讲师3名,采取“宣讲+文艺+服务”模式,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乡风文明建设等主题,开展“流动讲堂”“院落会”、村民说事“片区会”等宣讲3270余场次,受众4万余人。
  干部多跑路,群众少忧愁。商州区大力开展便民服务,聚焦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和“一老一小”等特殊困难群体暖心帮扶,推动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累计开展“我们的节日”“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一杯热茶温暖一座城”等“暖动鹤城”文明实践活动4270余场次,惠及群众12.6万余人次。
   文明创建筑牢根基
  行走在商州城乡,文明之风扑面而来,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商州区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瘦身、减负、少测、低扰、降噪、提质”要求,实施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化”管理,明确“八个一”包抓机制,压实创建责任。深入开展交通秩序、食品安全等“十大文明”专项治理提升工作,配合参与“爱我商洛·文明传递”系列活动8场次,组织策划文明传递活动6场,发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商洛市民文明公约》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
  文明创建不是一阵风,这样的活动几乎每天都在商州区轮番上演。面对问题,既要有正视困难的勇气,也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商州区扎实推进日常问题整改,制定《商州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督查方案》,对各牵头单位、各点位工作开展情况及网格化管理58个村(社区)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交办问题166个,整改销号166个。针对市区领导现场督导交办问题和创文办督查反馈问题,主动查找问题根源,精准施策、逐项整改到位,持续提升工作质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明单位常态管理上,商州区定期对辖区各级文明单位开展现场督查指导,带动全区各单位形成积极争创更高文明创建荣誉的热潮。针对文明镇(街道)、村(社区)及创文工作相关49个行业单位和点位开展问卷模拟调查,累计参与群众1422人次。刘湾街道丹南社区、腰市镇江山村荣获国家级文明村(社区),填补了商州区多年来的“国字”荣誉空白。
  如今,声动鹤城、暖动鹤城、感动鹤城的文明“种子”,正在46万人民的“心田”萌根发芽。

 

记者 张宏)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