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白水支肥村:“居间运营”模式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
  近年来,渭南市白水县紧扣苹果特色产业和县域资源禀赋,积极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创新发展路径,在组织架构优化、资产运营管理、利益分配机制构建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先后涌现出一批增收能力强、联农效益好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尧禾镇支肥村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常住人口750人、拥有3300亩苹果园的小村曾深陷困境:位置偏僻、交通掣肘、观念滞后,优质苹果多被当作廉价原料出售,第二产业难发展,通讯落后,群众增收乏力,集体经济发展步履维艰。面对困局,支肥村没有“坐等靠要”,在庆安集团驻村工作队的倾力帮扶下,他们以“居间服务”为核心抓手,积极探索“组织引领、借势发力、多元融合、共建共享”的特色发展路径,蹚出了集体村民“双增收”的新路,为白水县乃至更广区域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宝贵经验。
  成立红果源公司,夯基垒台强根本
  支肥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村——率先注册成立了白水县红果源农业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红果源公司”)。这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村集体在深刻剖析村情、广泛凝聚共识后作出的战略抉择。村两委和合作社认识到,果农分散经营导致议价能力弱、“果贱伤农”频发,集体经济薄弱使公共服务滞后。村集体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市场主体,整合资源、组织农户、延伸产业链。红果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支肥村苹果产业进入“集体引领、市场运作”新阶段。公司通过尝试统一分级、包装、品牌推介,打开高于地头价的市场渠道,让参与的农户获益,让村民看到集体经济发展新希望,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运营模式,延链增值促双赢
  针对产业附加值低的痛点,支肥村没有选择风险巨大的自建工厂,而是创新采用“居间运营”模式:村集体主导收购,保障果农“第一桶金”,委托专业代工,规避重资产风险,自主品牌运营,掌控核心收益权。2024年销售苹果醋收入130万元,仅首批订单就为村集体收益约10万元,全村果农通过高价售果直接增收约6万元,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解密发展密码,探索振兴新路径
  2023年,村两委将解决信号覆盖问题列为民生头等大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会果断决策,投入集体资金3.9万元,用于村内通信线路优化及关键区域信号增强设备铺设。与白水县联通公司达成“基建投入+服务提升+话费返利共享”合作,高效完成村域4G/5G网络全覆盖,村民每月消费100元,联通公司向村集体返还40元。其中:25元由村集体直接分红给缴费村民,15元留存村集体,用于设施维护、壮大集体经济及反哺公共事业。自2023年实施以来,话费返利机制已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留存收益6.84万元,是初始投入的175%,开辟了一条低风险、可持续的增收渠道。
  支肥村的实践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村党组织是“主心骨”,村集体经济是“执行者”,集体公司是“市场先锋”。班子强,方能提升发展经济、驾驭市场、服务群众的能力;集体强,方能有效组织农民、对接市场、整合资源。集体主导是关键,帮扶单位、外部企业是助力,但村集体内生动力与主体作用不可替代,村集体在产业发展、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中主动谋划、主导推动、掌控核心环节(如资源整合权、合作谈判权、收益分配权),充分利用帮扶单位的资金、管理、信息、人脉优势,善于寻找绑定有实力、讲信誉的市场主体(OEM伙伴、通信运营商),以开放合作姿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弥补短板,快速切入市场。模式创新是集体经济差异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无论是苹果醋的“集体+帮扶+OEM”轻资产模式,还是联通合作的“基建投入+话费返利共享”普惠模式,其核心在于设计出平衡各方利益、可持续、可复制的共赢机制。
  支肥村以创新实践蹚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通过成立红果源公司整合苹果产业资源,以“居间运营”模式延伸产业链,实现集体与村民“双增收”,巧用市场化合作破解通信短板,开辟新财源。这些宝贵经验为破解“三农”问题注入强劲动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与新可能。
  

(王磊 记者 王卫洲)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