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顶梁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肩负着重大使命。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传家宝”,更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思想基石。立足新时代,国有企业亟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筑牢政治根基,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政治引领摆在首位,深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一是要紧扣党员群众思想脉搏。聚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热点、党员群众关切难点,定制“理论套餐”。从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到党员群众职业发展规划,以精准化的内容供给,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靶向性。二是要创新学习形式。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线上打造“云端课堂”,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线下开展“理论宣讲进车间”“主题演讲擂台赛”等活动,让理论学习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三是在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上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党员群众将理论学习与企业战略规划、个人岗位职责紧密结合,实现学用贯通。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理论学习成效纳入绩效考核,量化学习时长、测试成绩等指标;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对敷衍应付者进行督促整改,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党建工作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开展“党建引领 理论铸魂”专项行动,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带头讲党课、作辅导,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广大党员群众筑牢信仰之基。
二、深化融合赋能,推动思想政治
与业务同频共振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只有深度融合才能释放强大效能。国有企业要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攻坚克难、促进发展。一是要强化责任担当,主动推动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企业决策、生产、销售等全流程。在重大项目攻坚、技术创新突破等关键任务中,成立“党员突击队”“青年攻坚小组”,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以思想引领凝聚攻坚合力。二是要创新融合方式,提升工作实效。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提炼企业精神、价值观,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强党员群众归属感和认同感。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设“思政微课堂”“业务先锋榜”等专栏,用身边案例、生动故事传播正能量。
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建立党员群众诉求反馈机制,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改善工作环境、优化薪酬福利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增强党员群众幸福感,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业务的质效。三是党建工作在业务融合中发挥保障作用。推行“党建+项目”“党建+安全生产”等模式,将党建工作嵌入业务链条,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引导党员在业务工作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实现党建与业务双促进、双提升。
三、强化人才培育,实现思政建设与队伍建设互促共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才力量的重要抓手。国有企业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融合,这是汇聚党员群众力量、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人才发展方向,把党的创新理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政策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定期组织人才参加政治理论培训、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学习,强化人才的政治认同和使命担当。一是选人用人上要坚持政治标准首位原则。把政治素质作为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核心指标,确保人才队伍与企业战略同频共振。二是分层分类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职业发展融合。针对新入职人员,开展“入职第一课”,重点进行国企使命、廉洁从业等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对骨干人才,开设领导力提升、战略思维研修班,强化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企业高管,组织参加政策研讨班,提升政策领悟力和决策执行力,培养其担当精神。三是党建工作要为人才培育保驾护航。实施“双培养”工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由党员业务骨干与青年人才结对,在传授业务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引导,实现思想和业务的“双提升”。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国有企业要以创新为笔,以实践为墨,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