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以科技之力驱动乡村振兴
——记安康市“三区”科技人才、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覃剑锋
  在安康市石泉县云雾山镇的青山绿水间,总能看见一位步履匆匆的年轻身影穿梭于田间地头,她就是90后“三区”科技人才、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青年科技工作者覃剑锋。
  近年来,石泉县科技部门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覃剑锋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在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下,将实验室的前沿技术转化为田间的丰收硕果,为秦巴山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绘就了一幅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聚合资源下沉服务,搭建科技助农“连心桥”
  云雾山镇以“畜、芋、菜”为主导产业,联动“林果、烤烟、中药材”特色板块,构建起“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联动+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石泉县科技部门将其确定为“三区”科技人才重点帮扶区域。
  覃剑锋积极响应石泉县科技部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的号召,充分整合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与人才资源,定期邀请中药材、食用菌、果蔬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团”,深入生产一线。“以前种魔芋,遇到问题只能干着急,现在好了,覃老师和专家们经常来指导,微信群里问一声,马上就有回应!”云雾山镇种植户王大姐满脸笑容地说道。
  在石泉县科技部门实施的“科技服务直通车”项目支持下,覃剑锋每年都会深入各村开展20余场现场技术指导、1至2期专题培训,直接惠及60余户农户。此外,她还依托石泉县科技部门搭建的“智慧农业服务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微信群等渠道,为种植户提供实时技术支持,实现了科研院所与农户的“零距离”对接。
   引进推广抗病良种,激活万亩产业“新引擎”
  2017年,覃剑锋初到云雾山镇时,当地魔芋种植面临品种老化、产量低迷、病害频发等难题。覃剑锋敏锐地意识到,品种更新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
  覃剑锋以云雾山镇为试验示范基地,积极引导石泉县云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率先引进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杂交魔芋新品种“安魔128”,示范种植效果显著。“安魔128”表现出极强的抗病性,亩产可达3000多斤,是原有品种的近3倍。
  眼见为实的收益,吸引了农户踊跃加入种植行列,种植面积迅速扩增。如今,石泉县云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魔芋示范基地已发展成为安康市最大的“安魔128”种芋繁育基地,种芋产品畅销贵州、云南、河南、山东等地。
  创新盆栽隔离技术,打造庭院经济“聚宝盆”土传病害一直是困扰魔芋产业发展的“顽疾”,众多农户因病害遭受惨重损失。“一定要找到新方法,让农户种得安心、赚得放心。”覃剑锋暗暗下定决心。在县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覃剑锋联合科研团队全力开展技术研发,将实验室研发的“营养钵盆栽魔芋”技术推广至田间示范基地,成功探索出“庭院盆栽魔芋”生产模式。该模式通过隔离土壤阻断病害传播路径,具有便于管理采收、节省人力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等优势,还能充分利用农家院落空间,实现美化环境与增收致富的“双赢”。覃剑锋团队总结形成的《盆栽魔芋生产技术规程》已立项为安康市地方标准并申报省级标准。2025年,“盆栽魔芋生产技术”被列为安康市农业主推技术,预计带动全市发展超100万盆。
  构建产学研用平台,筑牢产业发展“强根基”
  为进一步放大科技帮扶效能,石泉县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三区”科技人才牵线搭桥。2024年,在石泉县科技部门的支持下,覃剑锋成功推动官田村安康农易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纳入陕西省魔芋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站,大幅提升了魔芋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效能。同时,她还推动设立安康学院博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开展魔芋病害防控与连作障碍修复研究。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示范基地魔芋软腐病发病率控制在15%以下,亩产提升10%以上。如今,该基地已发展成为集新技术试验、新品种孵化、高端人才集聚、科研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覃剑锋秉持“授人以渔”的帮扶理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丰收实景。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位青年“三区”科技人才扎根基层的奋斗篇章,更是石泉县科技部门推动“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与引导下,越来越多像覃剑锋这样的科技人才活跃在广袤乡村,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精彩华章。 

(苏玉 记者 曹兴君)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