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6月流言榜
  净水机中的阻垢剂会导致骨质疏松?

  流言:净水机中的阻垢剂含有磷酸盐,饮用其中的水会摄入过量磷酸盐,导致骨质疏松。
  真相:阻垢剂是反渗透净水器抑制水垢的化学物质,主要成分为多聚磷酸盐,低毒且广泛用于食品、工业领域。磷酸盐是人体必需矿物质,参与钙磷代谢,正常摄入不会直接导致骨质疏松。且阻垢剂用量极小,多数随浓缩水排出,饮用水中磷酸盐含量远低于安全上限。我国成人每日磷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3500mg, 人体90%以上磷摄入来自食物,净水器饮用水贡献仅约20mg/日。
  科学使用正规净水器(查涉水许可、定期换滤芯)无需担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主因是钙磷失衡、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或慢性肾病等,而非饮水中的磷酸盐。患者需均衡饮食、补钙及适度运动。
   运动时出汗越多,减肥效果越好?

  流言:运动出汗越多,说明运动越到位,想要减肥效果好一定要多流汗。
  真相: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出汗是人体通过汗腺分泌汗液调节体温的生理过程,其量由环境温度、湿度及体质决定,与脂肪消耗无关。
  减肥的本质是热量消耗大于摄入,促使体内脂 肪分 解供能。即使大量出汗,若未形成持续热量缺口(消耗>摄入),脂肪也不会显著减少。反之,低强度长时间运动(如慢跑、游泳)虽出汗少,若有效消耗热量,仍可减脂。
  将“出汗多”等同于“减肥效果好”,本质是混淆了体温调节与脂肪分解机制的概念。过度追求出汗量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损害健康。科学减肥需关注热量平衡,结合均衡饮食与规律运动。
   年轻时近视,老了不会患上老花眼?

  流言:年轻时近视,可以抵消老花,老了不会患上老花眼。
  真相: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近视与老花的成因存在本质差异。近视是因为眼轴过长或角膜/晶状体屈光力过强致光线聚焦视网膜前,属屈光不正;老花是年龄增长引发的晶状体弹性下降、睫状肌调节衰退等退化现象,机制独立。
  因此,近视者也会随年龄增长出现老花,仅低度近视者看近时“摘镜”属代偿,并非真正抵消。中低度近视者看近可摘镜,看远仍需戴镜;高度近视者则需双焦点或多焦点眼镜矫正。老花镜需做专业的屈光检查,按双眼度数、散光等参数定制,随意戴成品镜易致头晕、视疲劳。定期检查、科学配镜及避免过度用眼才是护眼关键。
   动物油比植物油更容易让人发胖?

  流言:动物油比植物油更容易发胖,日常摄入需要控制。
  真相:某一种食物会不会让人发胖,主要看其能量的含量。同等重量的动物油与植物油所含能量几乎一致,因此,在摄入量相同的前提下,两者导致人发胖的“能力”并无本质差异,并不存在哪种油更容易让人发胖的说法。
  动 物 油(如猪油、牛油)因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如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香气 浓郁),在烹饪中更易赋予食物醇厚的风味,让人食欲大增,不自觉过量进食。而吃得多才是导致能量过剩、诱发肥胖的关键因素。
  很多人误以为植物油不会让人发胖,因此在使用时不注意控制用量。实际上,过度摄入植物油,同样会因能量蓄积引发肥胖。
  睡前多吃碳水就能快速入睡?

  流言:很多人会出现晕碳的现象,睡前多吃点碳水食物有助于快速入睡。
  真相:碳水化合物通过对血糖的影响来影响睡眠,不同的碳水化合物会呈现出相反的结果。高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甜点和精制糖类食物,可能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燕麦、全谷物和糙米,则可能对睡眠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碳水化合物还可以通过促进褪黑素与血清素的合成来促进睡眠。但频繁的餐后嗜睡可能意味着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者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适度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如果突然一段时间内出现晕碳的情况,要考虑自己是不是最近压力过大或者太缺觉。此时可以通过控制碳水摄入、调整进食顺序、饭后适当运动等方法来缓解不适。
  小龙虾喜欢待在脏水中,污染严重不能吃?

  流言:小龙虾很脏,不仅重金属超标还有寄生虫,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因此不能吃。
  真相:重金属易在食物链高端生物中富集,而小龙虾以水草为主食,风险较低。此外,重金属主要集中在小龙虾脏器、外壳,可食用的肌肉富集量低。寄生虫也并非小龙虾专属,任何水产品都有风险。通常高温蒸煮十分钟即可彻底灭活,避免食用 生 腌 即可。而横纹肌溶解是罕见疾病,与大量食用多种水产品或剧烈运动相关。
  小龙虾虽然适应环境能力较强,但也并非天生生活在臭水沟里。正规养殖场为了提高小龙虾的品质和产量,会要求水质干净,并定期换水消毒。环境越好,小龙虾长得越壮实、产量越高。使用时选择正规养殖渠道的小龙虾,且彻底煮熟,无需过度恐慌。
  

陕西省科协支持
省科协宣传文化部
陕西科技报
陕西省科普宣教中心
 联合发布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