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在甘肃天水市兴华荣生态农业基地的连栋温室大棚内,一串串饱满的“俄8”大樱桃挂满枝头,色如凝脂的“黑珍珠”,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工人们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这些果实。这些身价每斤超200元的“黑珍珠”,正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高端商超和食客手中。单棵果树最高20斤的丰硕产量,不仅是果农笑容的源泉,更是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的见证。
天水大樱桃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国产樱桃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高品质的背后,是专利加持下的一整套深植于泥土与数据的智慧农业体系。
天水大樱桃的“专利堡垒”
“土壤盐碱化,曾是制约樱桃品质提升的‘隐形杀手’。”天水兴华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华荣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团队在种植初期便展开了土壤的深度改良。他们自研的“一种樱桃栽培土壤盐碱化防治装置及其应用”专利,如同给土地装上了“智能透析仪”。运用该专利的装置能实时监测土壤盐分、pH值,并通过精准的淋洗置换和添加改良剂,动态维持根系微环境的最佳状态,彻底告别了传统“凭经验、广撒网”的粗放模式。
走进温室,传感器网络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遍布每个角落。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实时汇聚到中央控制系统。“樱桃的每个生长阶段,对环境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花期,温度波动超过2摄氏度,就可能显著影响坐果率。”他们的智能温控系统能精准执行“私人订制”方案:清晨自动卷帘增温,午间智能通风降温,夜间适时保温。水肥管理则依托公司另一件核心专利——“一种樱桃水肥一体化灌溉装置及其应用”。运用该专利的系统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营养师,根据樱桃树不同生育期的需求,将水分与多达十余种营养元素按精确比例混合,通过滴灌网络直达根系,实现了“按需供给、点滴不浪费”。
科技赋能的效力直观地刻印在果实之上。传统露地樱桃亩产鲜有突破千斤,而兴华荣公司的温室樱桃平均亩产稳定在2500斤以上,顶尖单株产量可达20斤,丰产性实现质的飞跃。更关键的是品质的全面提升:“俄8”樱桃糖度轻松突破20度,果肉紧实脆甜,汁水丰盈;果实大小均匀,直径普遍在30毫米以上,色泽呈现深邃、均匀的“黑珍珠”光泽,商品果率超过90%。正是这些肉眼可见、舌尖可感的卓越品质,支撑起了每斤超200元的高端市场定位,让天水樱桃从地域特产跃升为全国果品市场的“宠儿”。
国产樱桃的“创新地图”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水果的需求日益增长,樱桃作为水果中的“明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机遇面前,国内众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加大对樱桃产业的研发投入,一系列创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着樱桃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在品种选育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历时数年培育出了突破性品种“明5—5”。该品种融合了萨米脱的丰产性与13—33的优质基因,创造了糖度突破20度、糖酸比达40:1的味觉。其果肉紫红,色泽深邃,单果均重16克,果径稳定在32毫米以上,汁液丰盈度较传统品种提升30%。
在种植技术创新方面,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樱桃种植企业、生产大户积极探索超密立柱型栽培新模式。传统樱桃果园株距3米,行距4米,一亩地能种50棵至60棵,一般栽植后6—7年才能丰产,而且盛果期果园郁闭严重,不仅影响樱桃品质,3.5米的树高也增加了采摘难度。而新模式行距为1.5米至2米、株距为0.7米至1米,一亩地能种300棵至600棵,种植后第3年就能进入丰产期,盛果期亩产可达到3500斤以上,树高也不到两米,采摘更加方便。
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对樱桃产业的影响,防霜遮雨棚等设施得到了推广应用。以山东为例,早春时节常发生倒春寒,樱桃花芽或幼果易受冻害,直接影响当年的坐果率;在樱桃果实转色期也时有降雨发生,易引起裂果,给果农造成巨大损失。防霜遮雨棚成本相对较低,对普通从业者来说更好接受。烟台市出台了相应措施,对新改建防霜遮雨棚的农户给予一定补贴,目前已推广300亩左右,有效降低了极端天气对樱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樱桃“一日色变,二日味变”,采后保鲜曾是制约产业壮大的瓶颈。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取得重大突破,其研发的樱桃专用微气调保鲜箱及配套贮运工艺相关专利,通过精准控制箱内气体成分,结合预冷与冷链,可将优质樱桃的保鲜期延长至40天以上,货架期显著增加,让国产樱桃得以跨越山海,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在产业链延伸和品牌建设方面,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新安县作为“中国樱桃之乡”,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种植—加工—流通—文旅”全链条发展模式。
“专利布局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决定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空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程存刚指出,“从砧木选育、智慧种植到保鲜物流,系统化的专利群正在构建中国樱桃产业不可替代的技术壁垒和品牌护城河。”
“国产樱桃产业价值的最大化,一半在田间,一半在‘链’上。采后保鲜与冷链物流技术的专利突破,如同打通了产业的‘任督二脉’。微气调、新型保鲜剂、智能冷链监控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延长了货架期,减少了损耗,保障了跨区域、反季节供应的品质稳定。未来研发重点将聚焦于绿色可降解保鲜材料、超低温快速冻结与无损解冻技术、基于区块链的全程品质溯源等方向,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国产樱桃不仅‘种得好’,更能‘卖得远’‘卖得久’‘卖得值’。”天水师范学院甘肃省大樱桃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呼丽萍表示。
从兴华荣大棚内闪耀的“黑珍珠”,到全国版图上星罗棋布的科技樱桃园,一幅以专利为经纬、以智慧为底色的产业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叶云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