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6万亩荒滩变绿地,天山花海拓宽群众增收门路
伊犁河谷的“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夏日的伊犁河谷,微风拂过伊犁天山花海景区,6万亩花田如彩色绸缎铺展在天地间。薰衣草紫浪翻涌,芍药花艳若朝霞,200多万株果树在山坡上舒展枝叶……谁能想到,这片生机盎然的绿洲,8年前还是“风吹石头跑,草木难扎根”的荒滩。
  从生态修复到产业融合,从荒芜之地到富民花海,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喀什镇的天山花海景区,用8年时间书写了一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篇章。
  一棵“守望树”与6万亩绿洲的觉醒
  “看,那就是‘守望树’。”站在天山花海景区的观景台上,新疆天山花海农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何倩梅指着远处的山坡说。阳光下,一棵粗壮的榆树挺拔而立,周围是层层叠叠的果林与花田。8年前,这棵树是这片6万亩荒滩上唯一的绿色。
  “当地百姓都说,这棵树在守望绿色。”何倩梅回忆道,2017年,伊犁冠通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启动荒漠化治理项目时,这里的植被覆盖率仅有23%,遍地碎石,土壤盐碱化严重,“车辆开过,尘土能埋到脚踝。”
  治理初期的艰辛至今仍刻在老员工的记忆里。2018年底入职的员工毕勇犹记得,第一次到基地时,眼前只有荒滩与那棵孤独的榆树。“没有宿舍,我们住牧民家的圈棚;没有水,就修蓄水池、建扬水站;石头捡不完,大家就全员上阵,一筐筐往外运。”
  如今,荒滩已完成蜕变,通过土壤改良、水系重构等措施,区域植被覆盖率跃升至72%,盐碱化趋势得到遏制。“守望树”不再孤独,200万株果树环绕左右,1.8万亩果园结出富硒梨、新梅等果实,2.2万亩薰衣草吸引八方游客。
  “生态好了,连年降雨量都增加了4毫米至8毫米。”伊宁县喀什镇党委书记马岩感慨道,这片土地的觉醒,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最生动的诠释。
  一朵花的价值从田间延伸到产业链末端
  “请大家仔细看,这是刚提炼的薰衣草精油……”在天山花海体验中心,南京游客冯玉安正跟着工作人员学习制作手工皂。在不远处的深加工车间,天山花海现代农业产业园车间工人再努热·马力克正熟练地分拣新鲜水果,“每月4000元工资,既能照顾家,又能学技术。”
  薰衣草的价值远不止于观赏。在天山花海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条“种植—加工—旅游”的全产业链已然成型。
  一产筑基,田间地头藏着“丰收密码”。两万亩粮油基地里,智能灌溉系统精准补水,有机肥替代化肥提升品质。2.2万亩薰衣草田采用标准化种植,成熟后可作为精油提取的优质原料。“我们的薰衣草精油年产120吨,年产值潜力近10亿元。”何倩梅介绍。
  二产升级,让“土疙瘩”变成“金疙瘩”。在投资上亿元的精深加工园区,全自动分拣线将鲜果按品质分级,冷链车间保障鲜度,精油提炼车间香气弥漫。“‘野地胭脂’薰衣草系列、‘夏天的果园’林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超千万元,还卖到了中亚地区。”何倩梅说。
  三产提质,让“赏花经济”火起来。今年端午节假期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薰衣草音乐节吸引数万人参与,“白房子”特色村寨里手工艺品热销……“我带了200个村民来务工,每月收入超8000元。”劳务经纪人马英霞笑得合不拢嘴,她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还带动其他村民在餐厅、民宿就业。
  一个村庄的幸福账本写满获得感
  “爸妈,快尝尝这个。”在天山花海房车营地,当地居民古丽达丽娅·托尔逊艾勒给父母递上冷饮,他们三人刚体验完景区的游乐设施。房车窗外,正是她小时候放羊的山坡,如今已花开成海。
  “以前这里全是石头,放羊要背水带馕,从早跑到晚。”古丽达丽娅回忆,2021年她从伊宁市打工回家时,从没想过家门口会有景区。如今,她已是景区酒店餐饮主管,“以前不敢想的,现在都享受到了,我心里特别甜。”
  在天山花海,像古丽达丽娅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哈萨克族员工别克和妻子古丽,从前住土打房、以放牧为生,现在夫妻俩在房车基地一个开卡车、一个做厨师,家庭年收入达15万元,住进了砖瓦房,买了小汽车,“暑假能带孩子去旅游了。”
  数据更能说明变化。目前,景区提供固定岗位2300余个,年带动就业超20万人(次),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喀什镇26个村上万名农牧民,在景区的带动下拓宽了增收门路。
  “美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人们的笑容。”从荒山到花海,从贫瘠到富足,天山花海用生态奇迹孕育产业活力,用产业发展浇灌民生幸福,在伊犁河谷谱写了一曲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赞歌。

(陈奕皓)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