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当保姆机器人敲开家门

  清晨七点,河北某养老院,一台搭载“高负载耦合式驱动关节”的机器人正将一位老人从床上轻柔托起,平稳移至轮椅。触觉传感器实时感知人体压力变化,视觉系统避开地上的拖鞋与水杯——整个过程安静流畅,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护工。与此同时,湖北家庭中的“光子”机器人正为女主人制作早餐沙拉,40个自由度的灵巧手指精准操控刀具,关节运转声被轻柔的音乐覆盖。
  这并非幻想,而是现实中的一幕。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到2035年,这一群体将突破4亿,占比超30%。独居老人夜间跌倒无人扶、失能者日常护理成家庭重担——传统人力照护体系早已不堪重负。保姆机器人的兴起,正是对这场银色海啸的技术回应。从护理辅助、健康监测到社交陪伴,四类机器人逐渐覆盖家庭刚性需求。苏州一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甚至能完成危险品处理与灾害救援,将应用场景从厨房延伸到火场。
  技术突破集中于三个维度:“看得清”是环境交互的基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实验室里,机器人正接受“复杂环境识别”测试:识别散落玩具中的药瓶、区分黑暗中的桌椅轮廓。“反应快”依赖具身智能进化——“光子”机器人每天产生上万条操作数据,持续训练其家居场景专用大模型,使抓取水杯、规避宠物等动作误差从厘米级降至毫米级。而“做得稳”关乎安全底线:河北工业大学的护理机器人通过触觉反馈系统实时调节搬运力度,避免老人皮肤淤青;检测中若关节温度超80℃,系统立即报警停机。
  产业生态的协同创新正加速成本下探。保姆机器人绝非孤立产品,其背后是传感器、芯片、操作系统、内容服务的完整链条。长三角以上海研发、苏州制造、杭州销售的闭环降低15%成本;珠三角凭借电子产业链优势,2025年上半年智能设备出口额激增58%。政策层面亦同步发力:工信部《智能家具通用技术规范》强制设备支持Matter协议,使不同品牌机器人与智能家居互联互通;5G基站与边缘计算节点建设,则为多设备协同提供低于20ms的低时延网络保障。
  但还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55万元的“光子”对普通家庭仍是奢侈品,成本控制亟待突破。网络安全实验室中,工程师的代码审计工具正拦截对机器人系统的恶意入侵——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数据泄露事件激增45%,迫使华为等企业强化端侧AI处理能力。更深远的问题在于人机关系边界:当老人对陪伴机器人产生情感依赖,当儿童成长日志被存入商业数据库,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要求的算法透明度与我国隐私优先设计原则,才能成为避免技术反噬的关键防线。
  当技术从“替代人力”转向“创造关怀”,保姆机器人的终极意义才真正显现。它不再仅是递水叠衣的机械臂,而是学习为失眠老人调暗灯光的守夜者,记录孩子第一次走路的陪伴者,甚至成为灾害中推开人类自己迎向火场的牺牲者。

(彪轶辰)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