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入秋后老人一定要注意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立秋过后昼夜温差拉大,人体新陈代谢逐渐放缓,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衰退、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受到季节交替的影响。若想平安度秋、为长寿打下基础,这几件事千万不能大意。
   起居有常:早睡早起“躲秋凉”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老年人的作息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每天晚上9点左右入睡为宜,此时褪黑素分泌旺盛,能帮助修复身体机能;早起可顺应阳气的舒展,清晨6—7点起床,既能避开晨间低温对血管的刺激,又能呼吸新鲜空气。
  特别要注意“秋冻”有度,尤其是颈部、腰部、脚部这三个部位。颈部受凉易引发头痛头晕,建议穿立领衣物护颈;腰部受凉可能加重腰膝酸软,建议选高腰秋裤暖腰;脚部受凉会导致寒气入侵,建议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加少量艾叶或生姜,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有节:滋阴润燥“补得巧”
  秋季气候干燥,老年人易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饮食需以“滋阴润燥”为核心。比如,银耳百合汤能润肺止咳,山药莲子粥可健脾养胃,白萝卜煮水则能理气化痰。
  建议以“清补”为主,每周吃1—2次清蒸鱼补充优质蛋白,每天吃一小把杏仁、核桃等坚果补充微量元素,同时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避免加重血管负担。
  另外,秋季水果丰富,如梨、柚子性偏凉,脾胃虚寒的老人可蒸熟后吃;葡萄、石榴性平,适合大多数老人,但每次不宜超过200克,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适度运动:暖阳之下“动得缓”
  秋季是运动的好时节,但老年人运动需遵循温和、适度原则。早晨9点后、下午4点前是最佳时段,此时气温适宜,避免过早过晚的运动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推荐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发热、不感到疲惫为宜。运动时要注意保暖,穿轻便防滑的鞋子,随身携带温水和急救药品。
  “悲秋”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尤为不利。老年人可以多参与社交活动,和老友下棋、聊天、养花、种草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家人也应多陪伴老人,给予情感关怀,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每天晒太阳20分钟,既能促进钙吸收,又能通过阳光改善情绪,一举两得。防病为先:警惕“秋老虎”
  秋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尤其要做好预防。呼吸道疾病是秋季“常客”,应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外出需戴口罩,室内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心血管疾病在温差大时易发作,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服药,避免突然增减衣物导致血压波动。
  此外,秋季皮肤干燥易瘙痒,老人应减少洗澡次数,水温不宜过高,少用碱性肥皂,洗完后涂抹温和的润肤露。
  若出现持续咳嗽、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切勿拖延,及时就医才能防患于未然。
  入秋后,自然界的节奏变慢,老年人养生也应“慢下来”,在起居、饮食、运动中顺应时节变化,在情志调节中保持平和心态。

(杜敏)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