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经济的热土正涌动着创新的力量。前沿生物科技在这里破茧成蝶,工业互联网在这里加速赋能,一批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正用实际行动诠释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8月13日,记者走进宝鸡再生医学中心和陕西立邦软件有限公司,触摸细胞科技与数字化转型的脉动,感受企业澎湃生机背后的宝鸡力量。
再生医学赋能健康产业
在宝鸡市渭滨区茵香河区域,一座现代感十足的建筑格外醒目——宝鸡再生医学中心。该项目由宝鸡市工发集团、上海原能细胞科技集团联合投资,总投资5.2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2亿元,建设生命科技馆、5G智能生物样本库、GMP细胞制备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会员中心等;二期投资4亿元,打造细胞医院及细胞科技产业园,构建形成“采集—存储—制备—研发—治疗”的全产业链环节。
“过去,细胞技术多集中在一线城市,或停留在实验室,普通百姓难以接触。宝鸡再生医学中心的落地使西北地区首次拥有集细胞科技互动、存储、研发、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白血病、糖尿病、膝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带来新希望。”宝鸡再生医学中心副总经理陈晨介绍。项目计划与宝鸡市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医院开展科研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疾病的细胞治疗研究,让更多患者受益。
宝鸡再生医学中心还建设了全省首个以生命科技为主题的科技馆,通过VR、AR、全息投影、AI医生等互动科技,向公众普及生命科学知识,预计年接待科普人群3万人次。项目落地过程中,渭滨区主要领导亲赴上海推动,仅用22天完成签约,审批手续3天办结,天台山管委会全程“保姆式”服务,项目今年6月顺利启动试运营。“我们将依托政策优势和良好营商环境,聚力打造西北再生医学标杆,让‘健康红利’惠及更多百姓。”陈晨说。
据悉,宝鸡再生医学中心的股东上海原能细胞科技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双方共享有专利151项,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5名国内外细胞专家与6名医学硕士组成的专业团队为项目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建成的我省首个5G智能化生物样本存储库和我省唯一以GMP标准化建设的细胞制备中心,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和临床转化提供坚实保障。
数字化转型助推制造业升级
如果宝鸡再生医学中心代表生命科学的前沿突破,陕西立邦软件有限公司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智慧引擎。
作为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之一,陕西立邦软件有限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服务,为5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近百家企业成为数字化、智能化和“两化深度融合”标杆。
“我们和宝鸡13条重点产业链上的大部分企业都有合作,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升级,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公司董事长高彧韡表示。面对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算法的快速发展,公司将以底层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先进算法,为企业在营销、产品设计、生产作业、质量控制等环节提供智能化升级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陕西立邦软件有限公司业务覆盖全国多个省市,深耕白酒、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行业,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近年来,公司聚焦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国产化替代等领域,主导或参与了9个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与陕有色集团、陕汽集团、西凤酒集团等百强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陕西立邦软件有限公司现有160余名软件专业人才,其中行业专家、咨询顾问、实施顾问、研发顾问、客户成功顾问等技术人员140余名,40多人取得CPMP、PMP、NPDP等专业证书,1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凭借强大的人才梯队和技术实力,公司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CMMI3软件能力成熟度、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等多项资质,入选“国家级第一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服务平台”“陕西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钛及钛合金行业)”,并拥有6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无论是探索生命科学边界的宝鸡再生医学中心,还是用数字化智造赋能千行百业的陕西立邦软件有限公司,都在用创新和实力为宝鸡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力。它们不仅在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布局,更通过上下游协同带动区域产业链整体升级,为宝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宝鸡,像这样的创新项目和龙头企业不断涌现,构成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扶持、深化产学研结合,宝鸡正加快形成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代表的发展新优势,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赵嘉欣 记者 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