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智能交通成为各国交通运输创新活跃的领域,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深刻影响着全球生产力和供应链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交通运输领域深度融合,塑造全球交通竞争新优势。近日,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贸促会联合举办的“智能交通主题活动迎接交通全面智能化时代”研讨会上,与会中外嘉宾围绕在加强交通运输领域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进行深入探讨,为推动智能化交通发展建言献策。
技术赋能产业方兴未艾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各个领域。从智能汽车调动到物流优化,再到供应链风险预测、基础设施协同等,人工智能成为驱动智能交通进化的核心引擎。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经历深刻的重构,智能交通是重塑全球供应链的关键引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智能交通领域虽已取得斐然成绩,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短板亟待攻克、产业协同需深化、需要知识产权护航全球化发展等,是全球智能交通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正积极参与ISO、3GPP等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智能交通全球化布局。周卫东建议,全球相关国家和跨国龙头企业应积极沟通,共建技术标准,各国应打破技术壁垒,在人工智能、算法、车路协同协议、数据安全等领域推动国际标准互认。
“根据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报告》,当前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总体仍呈上升态势,智能交通或将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重要推手。”中国贸促会副会长聂文慧表示,中国贸促会在全球范围内向中外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经贸仲裁、商事调解等服务,组织相关企业参与20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下的工商界创新合作交流,并推动智能交通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共同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
“国际汽车联合会(FIA)是一个国际组织,主要是管理全球各地的汽车运动,除此之外还批准了426场国际系列赛事。我们是世界各地汽车体育运动的管理机构,也非常关注推动智能化安全交通方面的工作。汽车赛事对于全球汽车工业的意义在于,它是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的国际平台,也是提升品牌认知度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推动改善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FIA首席发展官哈比卜·图尔基在演讲中表示,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法规、知识产权保护举措等,希望能够通过汽车运动赛事给全球带来新的机会,让不同的市场、汽车公司、人工智能企业、技术的供应商等,通过技术协作与知识产权保护、统一标准等举措,在汽车赛事当中寻求更多合作的可能。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建议,各国应完善自动驾驶法律、法规和测试评价,支持面向用户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有序落地,积极探索自动驾驶配套政策,共建开放协作的技术生态,倡导全球产学研深度合作,共促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的突破,积极参与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全球技术法规的协调与互认,降低跨国研发与市场准入壁垒,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与运用,促进技术在全球范围的高效流动与应用。
强化布局做好专利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领域热门话题之一,也是护航汽车企业走得好、走得稳的坚实制度保障和战略支持。因此,如何强化汽车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也成为此次会议的焦点。
“WIPO框架下的《专利合作条约》(PCT)能够帮助新能源企业进行更好的全球专利保护,特别是在电动传动链、电池技术、无人驾驶方面的专利保护。我们利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帮助各个国家巩固新的市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推动全球的可持续交通发展。”WIPO马德里注册部高级司长大卫·慕斯表示,通过可靠的、稳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支持,全球交通产业能够通过稳健的知识产权保护促成积极的影响,WIPO将继续致力于支持创新者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携手合作,创新者、生产制造者、政策制定者,形成智能交通的解决方案,充分挖掘合作发展潜能。
今年2月,WIPO发布《交通运输的未来》技术趋势报告。该报告显示陆路交通运输领域专利发展态势有比较明显的两大趋势,一个是可持续性,一个是数字化,这表明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未来交通技术领域的创新非常踊跃。“专利保护仍然是确保汽车企业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的根本保障,只有在这个领域不断创新才能获得优势。企业在发展中还会进行质量、服务等方面的考量,但是专利保护和技术创新一直是核心。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环境下,知识产权制度表现出巨大的制度优势和稳定性,这对全球供应链稳定不无裨益。”WIPO专利合作条约法律与用户关系处处长俞志龙表示,重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提前进行市场和专利布局,才能为汽车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保驾护航。
“做好海外布局一定要有全局观,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商业规划或者目标市场的销售策略,再结合整个汽车行业在不同国家生产制造、使用和销售等的情况,以及我们这些生态伙伴比如海外车企、国内车企在海外市场活动的情况,找到自己在行业生态中的位置。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审查标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等法律环境,综合多个因素和维度来考虑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的策略。”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曹珂琼表示。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诉讼事业部副部长李帆建议,在面临知识产权跨境争议尤其是跨司法辖区的争议时,企业应制定一揽子的解决方案,通过一种渠道把多个司法辖区的争议解决;要灵活运用专利合作条约、马德里体系等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国际组织的资源,制定出解决争议的替代性方案,以助推实现解决跨境争议的目标,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声誉。
对于汽车企业的知识产权海外布局与维权,与会专家建议,车企的知识产权保护应当是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首先要有国际视野,结合WIPO等国际组织的权威数据服务,做定性分析以探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和国际化布局的可行性。汽车企业还应围绕品牌、商品、产品、海外市场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并且需要紧跟企业的发展变化实时做查漏补缺。此外,品牌监控要防患于未然,抢注、侵权要早发现、早处理;从市场、全球潜力价值来看,企业可采取必要措施,借助国际组织等资源做好海外维权与布局。
(据《中国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