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远景
专项考试现场
严查持证上岗
安全宣传现场
“三违”帮教工作
盛夏时节,走进延安市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井下作业现场,智能化监测屏幕上的数据实时跳动,防爆设备巡检人员手持检测仪细致排查,主运胶带运输机平稳输送“乌金”,入井车辆按规范有序通行……一幅安全有序、高效运转的机电运输图景徐徐展开。作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机电运输系统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矿井产能释放与职工生命安全。
今年以来,公司深刻把握煤矿安全生产新形势、新要求,锚定“零事故、零隐患”目标,以设备本质安全为根基、以关键环节管控为重点、以人员素养提升为核心、以全流程监管为保障,打出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组合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安全屏障。
精耕设备本质安全
闭环管理除隐患
“电气设备防爆性能是井下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哪怕一个螺栓松动、一处接线失爆,都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在公司机电月度例会上,机电副总经理张豹的话振振有声。为从根源上杜绝设备安全风险,公司严格对标《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行业最新标准,构建起“常态化检查+专项攻坚”的防爆性能管控机制,将设备安全管理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
每月月初,由公司机电管理部牵头,联合承托方机电科及各采掘区队技术骨干组成专项检查组,对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关键区域的电气设备开展“地毯式”排查。从高压开关、低压馈电到防爆电机、照明信号装置,每一台设备的防爆面间隙、接线工艺、密封性能都逐一核对记录,对发现的“小问题”当场标记,对“大隐患”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
“我们给每台设备都建立了‘健康档案’,记录检查时间、隐患内容、整改措施和复查结果,确保所有设备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机电管理部职工朱帅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设备管理系统中的详细数据。上半年,公司累计开展12次机电设备专项检查,排查出防爆面锈蚀、接线腔密封圈老化、电缆破损等隐患42项。针对这些隐患,公司创新推行“查隐患—定措施—抓整改—验成效”闭环管理模式:由隐患所在单位制定具体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与完成时限;机电科安排专人跟踪督导,确保整改措施落地见效;整改完成后,检查组现场复核验收,验收合格方可销号,不合格则重新制定整改计划,直至隐患彻底消除。截至6月底,所有排查隐患均已完成整改,整改合格率达100%,设备失爆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井下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显著提升。
紧盯主运关键节点
双管齐下保畅通
主运系统是煤矿生产的“主动脉”,而胶带运输机作为主运系统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煤炭运输效率与安全生产。公司主运系统承担着全矿所有煤炭运输任务。为确保主运系统“零故障、高效率”运行,公司聚焦皮带保护、带面监测、驱动装置等核心环节,采用“专业检查+智能监测”双管齐下的方式,织密主运系统安全防护网。
在专业检查方面,公司成立主运系统专项检查组,每月组织一次全面排查,每季度开展一次深度“体检”。检查过程中,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皮带堆煤、跑偏、打滑、撕裂等常见问题,对皮带机头、机尾、转载点等关键部位的保护装置进行逐一测试,确保各类保护装置灵敏可靠。“我们还会定期对皮带带面进行全方位检查,主运系统对每部胶带运输机都安装无损检测装置并时刻监测带面磨损程度、接头强度,对发现的裂纹、破损等隐患及时修补,防止带面断裂引发生产中断。”朱帅介绍。
在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就能实时查看皮带运行速度、带面状况、滚筒温度等数据,AI视觉系统还能自动识别皮带跑偏、异物卡阻等异常情况,并发出声光报警,推送预警信息至相关责任人手机APP。“以前我们要安排专人在皮带沿线巡检,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容易出现漏检情况。现在有了智能巡检系统,相当于给主运系统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上半年,公司通过智能监测系统累计发现皮带跑偏、滚筒温度异常等隐患10余项,均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主运系统故障率同比下降35%,运输效率提升12%。
“案例教学+实操演练”
提升驾驶员安全素养
“2024年某煤矿发生一起井下运输事故,驾驶员违规超速行驶,导致车辆追尾,造成1人重伤……”在公司每月召开的驾驶员安全学习会上,安健环部培训主管雷浩正通过视频案例,为驾驶员们讲解违章操作的严重危害。机电运输安全不仅依赖设备与系统,更离不开人员的规范操作与安全意识。公司始终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案例教学+实操演练”的方式,切实提升驾驶员安全素养与应急处置能力。
每月的5日,公司都会组织井下所有驾驶员开展安全学习,学习内容涵盖《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辅助运输的规定、公司井下运输管理制度、典型事故案例剖析等。为增强学习实效,公司创新采用“活教材”教学模式,收集整理近年来煤矿行业发生的辅助运输事故案例制作成视频、图文资料,让驾驶员们通过真实案例感受违章操作的危害。开展互动研讨活动,鼓励驾驶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运输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风险与应对方法,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以前安全学习都是念文件、记笔记,大家积极性不高。现在通过案例剖析和互动研讨,大家都能主动参与进来,安全意识也提高了不少。”驾驶员王师傅说。上半年,公司共开展驾驶员安全学习会6次,组织警示教育活动6场,参与人员达60余人次。为检验学习成效,公司还定期组织驾驶员安全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对考试不合格的驾驶员进行补考培训,直至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通过一系列举措,驾驶员安全意识显著增强,井下违章驾驶行为同比下降40%。
公司也注重实操演练,每季度组织一次驾驶员应急处置演练,模拟车辆故障、追尾事故、人员受伤等场景,让驾驶员在实战中提升应急操作技能。“现在我们不仅要会开车,还要会处理突发情况。车辆在井下出现故障,要知道如何安全停车、设置警示标志、联系维修人员;遇到人员受伤,要会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驾驶员李师傅在参与完应急演练后说。上半年,公司共组织应急处置演练2次,驾驶员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全流程动态管控车辆
实现井下运输“零事故”
为保障井下运输安全,公司建立入井车辆“定时巡检+不定点抽查”动态管理机制,从车辆入井到出井实现全流程监管。每天早班、中班、夜班开工前,车辆维修人员都会对入井车辆的方向、刹车、灯光、喇叭等关键部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辆性能完好;在井下运输过程中,安全监察人员不定点抽查车辆运行情况,重点检查驾驶员是否超速行驶、是否违规载人载物、车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公司还在井下关键路段安装测速装置、监控摄像头,对车辆运行速度与驾驶员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发现违章行为立即通报处理。上半年,公司共组织辅助运输专项检查6次,排查出入井车辆隐患28项,通过隐患溯源分析,找出隐患产生的根源,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
针对部分车辆刹车性能下降的问题,公司加大车辆维修保养力度,将车辆保养周期从原来的每月一次缩短至每半个月一次;针对驾驶员超速行驶问题,在井下增设限速标志,加大违章处罚力度。截至6月底,所有车辆安全隐患均已整改完毕,整改率达100%,井下运输实现“零事故”目标。
从设备本质安全管控到主运系统稳定保障,从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到车辆全流程监管,公司以扎实有力的举措,持续筑牢机电运输安全防线。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深化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创新,加大智能化技术应用力度,推进机电运输系统数字化转型,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师伟平 记者 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