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锦官城的雨
刘光斌
  蛰居外地,每年回家一次也兴奋。飞机降落前,想透过舷窗一睹这大平原的模样,但不行,这大家伙钢铁侠一直穿行在厚厚的云层中,除了急速闪动的略带乌黑色的雾气外,什么也看不见。在一声巨响的震颤中,我惊叹机头是如何精准对接到空港的跑道上的。
  整个锦官城的上空被翻卷着的乱云严密地包裹着,热浪阵阵袭来,密云挤压下的空气让人憋闷心烦,一道蓝色的炽焰划破雾障过后,炸雷声呼啸而至,车前的雨幕排山倒海袭来,白昼瞬间变暗,仿佛天地倒转。雨刮器快速分拨着挡风玻璃上碎裂的雨水,马路上的前车碾压在积水上,双闪灯后喷射出两道白色的水雾带,路边的植树摇曳着身姿,树叶竟被惊心动魄的雨点儿打得抖动着掉落着。这哪是下雨呀,分明是女娲补天的石头裂了缝。
  激越大瀑直观看似天上倾泻下来的,其实是从地上“发射”上去的,只是走了个轮回,而且是在恒久地循环。美称的天府之国、富庶的成都平原、神往的锦官城池,靠的是雨水的滋养,靠的是温润气候的哺育。流经成都平原的府河、南河、沙河、金马河等母亲河及大小支流沟渠、水库电站,以及周边的广袤森林、平原绿地、城市公园等泛绿植被,都充当着“发射机”的角色。
  河流的水直接蒸发到空中,树木和花草则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再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喷射”到大气中,这些水汽汇成了云层,在一定气候条件下,云层搅动着大气的湍流,增加了水汽的饱和,再潇潇洒向大地。假如大地生态糟糕,没有绿色植被,就会呈现另一景象。我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当兵九年,因为戈壁寸草不生干旱到极致,没有水汽的蒸发,就很少或没有雨气的形成,年平均降水量在四、五十毫米,而蒸发量两千多毫米,走向了天地之间无水轮回的死循环,所以才有沙漠戈壁,所以才有今天的滚滚沙暴。
  锦官城的雨更多的是下得含情脉脉、下得善解人意、下得急人所急,就像城中百姓说话一样,不紧不慢,柔性挥洒。这个特点被唐代诗圣一下就抓住了,遂作诗《春夜喜雨》,赞颂锦官城春雨的及时与珍贵。诗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流传千古,成为雨诗中的皇冠之顶。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那年47岁,受掌管蜀地军政大权的朋友严武之邀,在成都风景秀丽的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生活了将近4年,创作了240多首诗,其中《春夜喜雨》是最为著名的一首。《春夜喜雨》写的是春天清明前后的梅雨,其实世人都羡慕成都一年四季都是以下夜雨为主,且千年不变。杜甫在《水槛遣心二首》中写道“蜀中常夜雨,江南已朝晴”。说的是蜀地锦官城常在夜里下雨,但到早晨,江边的栏杆已经变得晴朗干燥了。
  自然地理形成的夜雨天象,仿佛是上天含情的馈赠,它不影响农村人田间地头的耕作,不影响城市人的出行上班,第二天朗朗晴空,风清气爽。我在成都小住的日子,多夜邂逅苍茫天地间或大雨滂沱,或小雨淅沥。天亮雨停,窗外树杈上的小鸟异常兴奋地跳跃追逐着、鸣叫着,好似催我早点起床看这雨后的良辰美景。有一天,还在东南方向的晨光中,见到一弯彩虹神话般地一头飘悬在空中,一头依偎在楼宇之间,那是昨夜的雨为此刻的璀璨埋下的伏笔,这笔巨幅七彩之光预示着这座古老又年轻的锦官城,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