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的天空,文星璀璨。我们所熟知的贾平凹、方英文、陈彦、陈仓、鱼在洋、刘炜评……皆出于此。而丹凤棣花人陈俊哲,亦是这样一位文思奔涌、风雅从容的文人。
近日,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陈俊哲的诗集《三秦吟歌》。书中不仅收录了他倾情书写三秦大地的诗作,更穿插了多幅与诗词相映成趣的自书诗稿及篆刻作品,以墨韵金石延伸诗境,为阅读平添几分审美意趣。读毕不由感慨:诗书并美,文质双华。
陈俊哲擅作格律诗。经年沉淀,于平仄韵脚早已从容自在,而更可贵的是,其诗皆“意在笔先”,亦使“一切景语皆情语”。譬如他的处女作《下海》,既写快艇出海之景,亦喻改革开放初期干部投身商海之勇,一语双关,情景交融,不见斧痕。在他的笔下,几乎不见“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生涩,多见“少壮工夫老始成”的浑成。
肖云儒先生曾评:“俊哲以性情裹挟诗书之美。未挥毫已自醉,而后醉倒围观之赏书者;将吟诵先自燃,而后燃遍一片读诗人。”此言真切。若你曾见证陈俊哲即兴赋诗或挥毫泼墨的时刻,定会被他那份热烈与激情深深感染。
记得某年与他同往西塬挖野菜,还未挖完,他便脱口吟出:“白蒿荠菜眼中珍,小蒜丛生见面亲。对此如何不垂泪,也曾仰仗度饥贫。”不待众人回味,又诵一首:“时光催我满山巡,踏破芒鞋岭上春。手挽东风剜野菜,背依竹篓望星辰。”他作诗敏捷,如泉涌自然,似信手拈来,仿佛诗句本就藏于天地,只待他一双慧眼偶然识得。归家后诗兴犹酣,再成挖野菜诗二首,皆收入《三秦吟歌》。我因爱好写词,便提议将其诗改编为歌,他欣然应允。后择其中两首整合成词,邀友人谱曲,又蒙援藏音乐教师高宁宁演唱,终成歌曲《挖野菜》。
《三秦吟歌》时间跨度十八载,内容分作陕南、关中、陕北三篇,点滴皆是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思索,亦是他行走的足迹与心灵的印记。他曾说:“无眠夜夜觅佳句,最喜吟成一字安。”那么,便让我们静静翻开这本诗集,走进他那安顿于文字中的山河岁月。
陈俊哲的诗材广阔,既有家国山河,亦有英烈先贤,更常注目于平凡大众——一线工人、边缘作家……皆在他的笔端生辉。读其诗,时见白居易之平实,时遇杜甫之深挚,时感李白之奔逸。
(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