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林下中药材成了“金饭碗”

秦道银查看中药材长势情况。
  8月21日一大早,笔者从安康市平利县广佛集镇出发,一路北行,抵达冯家梁村。
  群山环抱的冯家梁村,近几年依靠独有的山林资源,因地制宜,种植云木香、独活等中药材,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在村合作社的牵线助力下,村民务工23人,人均增收2000元。全村71户发展中药材1600亩,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曾经,这里山多地少,群众致富不易;如今,山林里的中药材,成了村里富民兴业的“金饭碗”。
  以前日子什么样?
  顺着冯家梁村党支部书记秦本银手指方向看去,见不到一块平坦土地,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在山坡上。
  “全村山林面积3.4万多亩,耕地面积1600亩左右。”秦本银说,之前村民就靠玉米和土豆,到了年底再卖只猪,一年到头累得够呛,还挣不了几个钱。
  咋办?
  转 机 出 现 在2018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秦本银,在多次入户走访后了解到,村里老一辈在山林里种植过中药材。当时交通、销售渠道和规模受限,慢慢种的人就少了。“村里林地多,且土质大部分都是黑黄混杂土,种植中药材最合适。”秦本银说。
  秦本银自掏腰包,到甘肃、安徽了解中药材市场行情,学习种植技术。利用召开村民大会的时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改变现状。”
  玉米、土豆够吃就行了,折腾啥呢!需要投资不?……想法一出,村民们一片哗然。
  “万事开头难,我带着大家一起干,请各位村民相信我。”秦本银坚定地看着大家,说出了自己的产业思路。并在云南引进了云木香、独活等中药材种子(苗),率先种植了400亩中药材。又免费给村民发放450斤云木香种子和3万多株独活苗。半信半疑间,村民们零零散散种了200多亩。
  2018年底,秦本银成立了冯家梁药材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采取土地流转、订单生产、产品回购、统一销售的方式,让村民吃上“定心丸”。2019年,村里又计划新建了400平方米的中药材粗加工厂和两条烘干生产线。
  合作社自动化加工机械一应俱全、标准的储存厂房拔地而起;连接“三沟一凹”的中药材产业路铺设而成;连续五年中药材增产丰收,每年收购中药材50吨,产品远销四川、湖北等地,喜事不断,村民越来越有干劲。
  打开“中药材天地网”APP,秦本银查看今年药材市场价格。“你看,云木香价格每斤11.6元;独活价格每斤6.8元。”秦本银说,今年又是丰收年。
  随着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冯家梁村培育了中药材种植大户15户。该村三组在秦道银的技术指导下,人人都成了“土专家”。
  秦道银今年70岁,种了47年的中药材,有着丰富种植经验,是全村最早探索中药材种植的村民。从最初种植几分地,到如今成为中药材的种植大户;从昔日外出寻找销路,到现在家门口就能卖出;从几百元的收入,到如今收入过万元;从摸石头过河,到如今成了“土专家”,几十年的变迁,见证了一位农民勤劳致富的历程。前几年秦道银还被邀请到县里,为全县种植药材的农户分享了种植经验。
  站在秦道银的屋后,一眼望去,从山顶、山腰到山脚下,成片的中药材,长势喜人。“今年我种了15亩独活,下个月就进入采挖期了。”秦道银指着一株独活,打开了话匣子。
  “独活喜阴湿环境,最好选择在林地边,避免强光直射。种植行距最好是40厘米,确保通风透光。你看我这块独活,林地边就是比空旷地要长得好。独活喜阴湿环境,最好选择在林地边,避免强光直射。土壤很关键,选择土壤肥沃的林地,最好是黑黄土质混在一起的。”说话间,他抓起一把黑黄混合土比划起来。
  下午5点,下起了小雨。“就盼着这场雨,今年至少能收2000斤根,挣个万把块钱没问题。”秦道银笑着说。

(吴永杰)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