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时区划分为何以1小时为间隔

  当你与国外亲友通话时,是否好奇地球的时间为何被划分为24个时区,且每个时区相差是1小时,这背后蕴含着哪些智慧?
  地球自转是时区划分的科学基石。地球每24小时自转360度,即每小时自转15度,这为时区划分提供了数学依据。19世纪前,世界各地主要采用地方太阳时,每个城镇依据太阳位置确定正午时间。然而,随着铁路和电报的发展,这种各自为政的时间系统弊端尽显。火车时刻表难以协调,电报通信时间混乱,统一时间标准成为社会迫切需求。
  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25个国家的代表商定以格林威治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将全球划分为24个标准时区。这一划分既遵循了地球自转规律,又兼顾了当时的技术条件与社会需求。
  选择1小时作为时区间隔,是科学、实用与人体生物钟等多方面权衡的结果。从科学角度看,1小时与地球自转角度相匹配,是一个适中的时间单位。若时区间隔为2小时,相邻地区时间差异过大,会造成诸多不便;若间隔过短,时区划分则会过于琐碎。
  从人体生物钟角度而言,1小时的时差相对容易适应。人体生物钟每天能够自然调整约1小时,当我们跨越时区旅行时,每跨越一个时区只需调整1小时作息,这种渐进式调整符合人类生理特点。
  此外,1小时间隔便于计算和记忆。24个时区对应一天的24小时,形成完美对应关系,让时区系统易于被全球各地的人们理解和接受。
  不过,现实中的时区划分并非完全遵循理论。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地理特征和政治边界对时区进行了调整。中国东西横跨约62度经度,理论上应包含5个时区,但为便于国家管理和统一,全国采用北京时间(东八区)。而俄罗斯有11个时区,美国本土有4个时区,这都是各国基于实际情况的选择。还有一些地区采用半小时或15分钟为单位的时差,如印度(UTC+5:30)、尼泊尔(UTC+5:45),这通常基于历史传统或地理位置考虑。
  时区系统自实施以来,已成为全球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解决了19世纪的技术难题,为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交流、金融交易和交通运输提供了时间框架。尽管有人提出全球统一时间的设想,但考虑到地方生活习惯和日照规律,时区系统仍是最符合人类需求的时间管理方式。

(姚旺)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