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安康市2025年科技工作者风采①
扎根秦巴山区中药材智慧高地的“她”力量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站长周自云

  在秦巴山区,有一片承载着中药材产业创新梦想的试验田,这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安康市政府于2022年合作建立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以下简称“试验示范站”)。在站长周自云的带领下,团队在中药材品种改良、绿色种植、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陕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近日,记者专访了周自云,探寻她和试验示范站助力乡村振兴的“科技密码”。
  打造创新模式:建立共享科技平台
  试验示范站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5名专家教授为核心,还汇聚了19名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来自不同领域、涉及不同学科,开创了学科融合方式助力秦巴医药产业。团队的林雁冰、陈坤明分别在五味子专用菌剂和丹参的诱变育种上取得了研究成果。王东研发的烟叶分级机解决了生产中烟叶分级的人工分级问题,目前已调试生产,未来将通过系统数据完善可完成中药材等多材料分级,为安康农业自动化领域创新发展开创了新模式。
  在周自云的带领下,试验示范站通过三年建设已成为安康市科技新平台,与全国50余家生物医药相关领域企业开展合作。团队成员中,陕西中药协会GAP认证专家共11人。
   立足资源禀赋:让秦巴药材“叫好”更“叫座”
  安康地处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但长期以来面临“优质不优价、好货卖不出”的困境。2022年,周自云带领团队深入安康10县、区,实地调研厚朴、黄连、天麻、连翘等20余种药材种植现状,梳理出品种混杂、技术粗放、渠道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为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我们确立了‘科研+示范+推广’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第一步就是从品种入手。”周自云介绍,团队联合学校中药材创新团队,针对安康特色药材开展系统选育,成功培育出“秦花1号”金银花、“红宝石”五味子、“秦丹1号”丹参等3个优良品种。
  “优质品种是产业的‘芯片’,团队会在优良品种培育方面持续发力,为安康及周边地区源源不断筛选高含量、高产量、高抗性、适应性强的优良药用植物新品种,从源头上保障药材品质。”周自云对记者说。
  聚焦技术创新:绿色种植破解“生态与效益”矛盾
  “中药材产业既要守护绿水青山,也要让农民鼓起钱袋子。”周自云说,团队将生态友好理念贯穿种植全链条,创新集成“林下仿野生种植”“半野生栽培模式”“茶园防草栽培”等绿色技术模式,解决了传统种植中用工成本高、药材价格波动大等问题。
  在汉滨区谭坝镇示范基地,记者看到连翘林下套种的白芍长势喜人。“这种‘上层乔木+下层药材’的立体种植模式,让每亩土地综合收益比单一种植提高40%,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周自云算了一笔生态账,“研发的中药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释放天敌昆虫、施用生物农药,使农药用量减少60%以上,药材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
  周自云认为,安康药材资源应坚持保护性采挖原则,既要做好野生药材保护,也要充分兼顾农户增收需求。对于保护植物、濒危资源、古木资源、稀有基因型等,应建立保护机制;对于一般资源和丰富适生资源,可采取边保护边采收的方式,适当育种育苗并开展仿野生栽培补充野生资源。在白马石村周自云向村民介绍淫羊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采收时只收淫羊藿叶子,把根留在地里,如果盗采盗挖,以后想采药就没药可采了。此外,还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补苗,或者把密度大的苗分开,开展仿野生栽培是长治久安的方式,可以持续带来收益。”
  深化校地融合:构建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服务链
  “科技成果不能锁在抽屉里,必须变成农民手中的‘金钥匙’。”周自云告诉记者,团队创新“专家+技术员+合作社+农户”的技术推广机制,每年开展技术培训百余场次,其中仅周自云一人已开展培训50余场次,涉及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紫阳县、宁陕县等地最偏远的乡村,都留下她的身影。
  试验示范站在五里镇刘营村有50亩栽培区,在管理过程中,周自云与村民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她说:“我是荣誉村民,刘营村的事我义不容辞。”从给村委班子出谋划策,开会研讨村产业发展规划,到协调各方资源开展中药材鸡养殖项目,再到多渠道招商,她尽自己所能,
全身心投入其中。
  试验示范站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人才培养方式,完成人才的科技理论和生产实践高度统一的“贯通式”培养模式,建立基层一线需求与顶级专家的沟通渠道与机制。打造人才培育链条,实现从普通药农到农技人员、管理人员,再到硕博研究生及行业领军人才的进阶培养。普通药农能够接受到专家的指导,专家能掌握一线生产的需求,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企业职工能学习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
  展望未来:打造秦巴中药材产业创新高地
  谈及下一步规划,周自云目光坚定,“我们将持续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建设集‘产业服务、品种研发、技术示范、人才培训、产品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她透露,团队正着手准备安康市秦巴医药产业“十五五”规划,她坚信秦巴医药产业有望在未来与生态康养产业、富硒食品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引领安康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引擎。
  “‘两山理论’在安康这样土地条件差的地区如何实现,是这一代人的课题。只有全产业链协同、各部门协作,完成从0到1的创新,才能践行好‘两山理论’,试验示范站有责任做好科研和推广工作。”周自云对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 曹兴君)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