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问题驱动模式下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
□广东省肇庆市第七小学林晓珊
  摘要:本文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知识图谱来帮忙”主题教学为例,探讨问题驱动模式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如何基于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构建问题导向的知识网络整合方式,以及创建多元化任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旨在为广大教师实施新课标跨学科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问题驱动模式;跨学科教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知识图谱
  一、引言
  跨学科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单科教学的局限性,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综合的学习体验。《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占课程总课时的10%以上。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以达成跨学科学习的育人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思路与新课标的核心思想高度契合,既体现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跨学科教学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小学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要点
  (一)学科内容的整合策略
  学科知识之间存在共通性,不同学科内容的整合正是基于这些共通性,将相关学科的知识、思维、方法有机融合。小学信息科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与之相关的学科众多,如数学、科学等。以科学学科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科学中的食物链知识,借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与图谱的融会贯通。
  在跨学科视角下构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模式时,教师需依据教学目标,精心筛选与主题高度相关的学科资源,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在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中,更好地理解科学与信息科技知识,从而构建起学科之间的联系。除了课程资源外,校外资源、网络资源、生活资源等也都是跨学科教学的重要素材。
  (二)基于学情确立教学目标
  以“知识图谱来帮忙”为例,结合跨学科内容和信息科技核心素养要求,教学目标应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信息意识:让学生感知知识图谱在结构化数据中的价值,理解其帮助人类高效分析复杂关系的意义。
  计算思维:通过抽象食物链和角色关系,使学生掌握“节点—连线”的建模方法。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促使学生熟练使用WPS表格等工具,将抽象关系可视化。
  信息社会责任:在知识图谱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尊重科学事实,理解数据表达的严谨性。
  三、问题驱动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结合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主动探索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教师可以通过谜语互动、视频观看和提问等活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激发其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构建问题导向,整合知识网络
  教师应充分发挥问题的价值,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驱动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掌握跨学科学习的相关策略,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其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构建问题导向的机制,教师可以通过“这两个谜语隐含了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和“箭头的方向代表什么?能否逆向?”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讨。这样能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图谱的结构化表达。教师要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跨学科知识将感性的问题转化为抽象的问题,再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推理等能力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知识联系。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确定核心问题:例如,“食物链中的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分解问题:将核心问题分解为更小、更具体的子问题,如食物链的定义、箭头的含义等。
  整合学科知识:根据子问题,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如生物学、信息科技和文学等。通过知识图谱,把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晰。
  设计探究活动:设计一系列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
  促进协同发展:鼓励同学们群策群力,共同攻关。
  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探究的全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拓展应用:鼓励学生在新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化任务
  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有意识地丰富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式学习、协作式探究、情境化体验等多元路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综合观察、深度分析、创意表达与交流反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任务,例如,在“食物链图谱绘制”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生物关系,再通过WPS表格制作知识图谱。随后,通过对“箭头方向是否可逆”等批判性问题的讨论,对图谱进行逻辑修正,最终以故事的形式展示成果。此过程不仅强化了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能力,更通过协作探究培育了学生的系统思维与创新意识。
   四、结语
  跨学科教学中问题驱动模式的实践表明,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对创新思维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发展。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策略、构建问题导向、整合知识网络和创建多元化任务的模式,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对这种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胡桥.问题驱动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5(5):52-53.
  [2] 郭瑞金.跨学科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2024(27):81-83.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