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龙苑幼儿园 庞一歌

陕西科技报
   一、引言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将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深化幼儿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至关重要。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传统文化教育多依托节庆活动与环境创设,然而幼儿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常停留在手工制作与艺术绘制等表层形式,尚未实现与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因此,立足幼儿园实际情况,整合集体教学、区域活动、家园共育以及园外资源利用等多元路径,探索传统文化在幼儿内心扎根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艺术教育现状
  尽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幼儿园在相关教育内容与实施措施上仍显滞后。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缺乏针对不同年龄特点的个性化设计;活动形式多局限于手工、绘画等,较为单一;实施途径主要依赖主题活动,形式单调且效果不佳。
   三、传统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结合教学活动,创设教育内容。当前,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愈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推动集体教学与传统艺术领域深度融合,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话题讨论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例如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展开讨论。以重阳节主题手工艺术活动为例,
  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重阳节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重阳节?”“在重阳节应该做什么?”幼儿分组讨论后自由表达观点。观察发现,幼儿的讨论多集中在“怎么做”这一行为层面,对于“为什么设置这个节日”以及“重阳节到底是什么”等问题的理解较为浅显。此时,教师需依托集体教学环节,在幼儿认知基础上进行深入引导,如通过讲述民间故事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重阳节的由来,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伟大成就,进而激发幼儿对祖国的自豪感。
  (二)引入传统元素,完善区域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绘画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艺术内涵。在幼儿园的艺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开设国画活动小组,并进行针对性指导。首先,从感知水墨浓淡开始,通过持续性练习,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国画绘画技巧。随后,鼓励幼儿运用线条、色彩和造型来表现物体的形态与神韵。在绘画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题材,如山水、花鸟或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人物形象。这些创作题材既能激发幼儿的艺术创作兴趣,又能使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国画融入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快乐成长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的美好。
  (三)联合家长资源,实现艺术共育。家园共育的及时沟通和双向交流,能有效激发幼儿对传统艺术美的感受力。然而,当前幼儿园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不够贴近幼儿生活。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强调:“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个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家园的双向合作作用至关重要。
  幼儿的美感与情绪紧密关联。当幼儿处于积极的情绪中时,会对美的事物产生愉悦感。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积极的双向交流,及时分享幼儿的情绪变化,共同培养其感受美的积极情绪。
  例如,在“深圳历史文化”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多种材料创作“深圳大鹏所城”。多数幼儿选择彩色颜料绘画,但班级里某位比较“个性”的幼儿只选择黑色颜料绘画,有时还会故意涂黑别人的作品。教师通过沟通了解后发现,他喜欢黑色的原因是“没人跟我玩,我就涂黑”。深层原因是妈妈回老家了,他心里感到非常焦虑,从而产生了这种涂黑一切的艺术表达行为。针对这种由于消极情绪而排斥艺术美的现象,教师及时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引导家长尝试让幼儿欣赏身边的彩色世界,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美。在缓解幼儿焦虑情绪的前提下,有效激发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四)开发园外资源,拓展教育渠道。艺术教育不仅贯穿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之中,园外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与机会供幼儿学习与鉴赏。幼儿可利用休息时间,走进艺术馆、美术展,参与各种节日节庆活动,深切感受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的深远影响。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以及家长的资源支持,幼儿能拓宽视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借助园外资源,幼儿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在各行各业的多元应用,这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进程中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支持和引导,为幼儿园提供更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师进行系统性培训,为幼儿园深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唯有幼儿园、家庭及教育部门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才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