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之源。狠抓党建引领,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融合型党建体系是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因素,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管理质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建引领对于国企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以及服务国家战略上担负着特殊使命。党建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其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政治方向的把控上,更渗透于企业治理、创新突破、队伍建设、风险防控等高质量发展的全维度、全链条。
国企要恪守“国企姓党”政治本色,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穿到谋划发展战略、制定工作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一是国有企业党委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把握党建规律和实践要求,适应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的新变化,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以坚强有力的举措推动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二是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坚持和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推动国企深化改革,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三是要大力推进党建创新,在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上求突破,聚焦党建责任、选人用人、基层党建、党风廉政等突出问题,用创新的思路、举措、载体、方法,推动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
二、推动党建与国企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严抓实企业党建工作就是要深入推进“两个融入”,发挥好“三个作用”,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
一是持续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国企党委层面要谋全局、议大事、抓重点,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党的领导作用,正确处理与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关系,及时纠正“大包大揽、越位代替”等突出问题,确保各治理主体既相互配合、协同运作,又加强沟通、有效制衡,实现党委把关定向与董事会科学决策有机统一,党的组织力与经理层的执行力有机统一。
二是持续抓好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企业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抓党建从生产经营出发、抓生产经营从党建入手,以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找准服务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着力点,创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平台,探索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同向发力的方式方法,坚持“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打造一批“两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发挥好教育管理党员、凝聚职工群众、推动任务落实的功能作用。
三是坚持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以党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塑造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等,营造积极向上、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清正廉洁的企业文化。着力破解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融合不深、干部员工认可不够等问题,打造特色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着力构建国企“融合型”党建体系
党建体系构建“融合型”,不是让党建服务于业务,也不是让业务服从于党建,而是二者目标同向、过程同频、结果同验。党建为业务提供政治引领、组织保障、队伍动力,业务为党建提供实践场景、价值载体、检验标准。这样才能让国企的党建优势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实现政治过硬与业绩优良的双重目标。
“融合型”党建的前提是“制度上不缺位”,把党的领导融入国企治理全流程,筑牢融合“制度根基”。通过明确党委在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确保党建与业务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同频共振”。要以党建引领破解业务卡脖子难题,做实融合“价值载体”。“融合型”党建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真问题,构建“党建+技术创新”“党建+市场开拓”“党建+风险防控”等体系,成为业务发展的“催化剂”,为国企高质量发展赋能。
“融合型”党建体系要发挥好三方面作用。一是发挥国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特别在政治引领、战略把关、凝聚力量、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等方面。二是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在企业基层治理、服务生产、联系群众等方面。三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在创先争优、攻坚克难、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党员主动冲锋在前,通过党员的先锋行为影响和带动身边职工,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构建“融合型”党建体系,让党建真正成为国企发展的引擎和动力,最终实现党建与国企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