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脚背外侧运球教学设计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深入探讨足球精神融入高中足球课程的可行性。从课程思政视角提出,高中足球教学应遵循主体性、潜移默化和有机结合等三项原则,并给出教学设计思路。研究表明,足球精神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高度契合,是提升学校育人成效的重要途径。通过“足球:脚背外侧运球(水平五)”这一实践案例,详细展示如何自然融入足球精神及思政元素,以达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足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需在改进中不断加强,提升其亲和力与针对性,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与期待。同时,其他课程也应协同发展,形成育人合力。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将足球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既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又契合其功能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足球教学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一切教学设计与实践都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想动态,尊重其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这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思想觉悟,将思政教育元素深度融入体育课程体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实际体验。
(二)潜移默化原则
足球课程思政以体育知识与技能为载体,让思政教育自然融入其中,凭借潜移默化的力量,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思政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应遵循系统、循序渐进的科学节奏。因此,在足球教学中,要摒弃强硬、易引发学生抵触情绪的说教式与灌输式教学模式。
(三)有机结合原则
精准探寻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是确保足球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关键。若二者衔接不畅,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极易陷入脱节困境,无法发挥协同育人的功效。因此,必须将足球课程思政理念深度融入传统体育教学,让思政元素如盐溶于水般,自然渗透到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中。
三、教学设计案例
以“足球:脚背外侧运球(水平五)”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其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设计“保持控球权”“创造和利用空间得分”等任务驱动式的学练活动和比赛情境,强化脚背外侧运球的运用,提升比赛的竞争性,促进学生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二足球选修班的40名女生。这些学生普遍思维活跃,竞争激情高,乐于展现自我。其中,有12名是校队队员,整体技能水平较高,但存在视野不够开阔、跑动缺乏节奏、身体素质差异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需要采用分层教学,鼓励学生交流探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三)教材分析
运球技术是个人进攻战术的重要部分。本课是足球传控球单元的第4节课,以脚背外侧运球技能教学为主、战术教学为辅。技术动作分迈步、触球、落地三步。教学中,先要求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再练习变向运球和直线运球突破防守。教学难点是解决比赛中用力与跑速的协调配合问题,这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体会,提高技术水平。
(四)学习目标
1.技术技能目标:90%以上的学生掌握脚背外侧运球的技术要领和动作方法,部分学生能在实战情景中运用。同时,增强学生的力量、灵敏、协调、平衡、耐力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情景活动和比赛,主动控制情绪,与同伴协作,培养学生安全自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于拼搏、顽强抗压的能力。
4.思政目标: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素养,挖掘足球精神、舍得精神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融入教学,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借助技能学习环节锤炼学生拼搏奋进、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品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助力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全方位成长发展。
(五)教学实施
1.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包含脚背外侧运球以及体能训练;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支撑脚的位置和正确的触球部位;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实现用力与跑速之间的协调配合。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与示范法、小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比赛式教学法。
3.教学过程:具体内容详见表1。
4.运动负荷:平均心率预计为145—155次/分,练习密度预计在55%—65%。
5.场地、器材需求:1/4足球场、40个足球、40个标志筒、8个球门、40件队服、40个号码牌、1张积分表以及1套音箱。
6.安全措施:身体不适的同学需见习;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拉伤;学生不得佩戴金属首饰。练习时,学生要注意与同伴保持间距,避免碰撞;练习后,要让身体充分放松。
四、结语
足球精神作为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推动了校园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促进了体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当今多元文化思潮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亟须用精神力量凝聚人心、磨炼意志,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小学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理应紧跟时代步伐,发挥自身作用,凝聚人心,培育具有高尚品质的新一代。借助足球课程思政,将爱国主义、永不言败、敢打敢拼等优良精神品质融入实践教学之中,从而形成课程育人的协同效应,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1).
本文系广东省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体教融合背景下高中足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ZJYB02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