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六雅”德育理念下小学劳动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实验小学 温立文
   摘要: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实验小学以“五一”劳动教育月系列活动为实践载体,深入探讨“六雅”德育理念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活动围绕“雅知、雅言、雅行、雅正、雅乐、雅品”六大培养目标,精心设计了启动仪式、劳模宣讲、亲子职业探秘、爱心义卖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构建起从认知启蒙到品格升华的完整育人闭环,在活动场景、价值引导以及参与主体等方面实现了有效突破。
  关键词: “六雅”;小学德育;劳动教育
   一、设计背景
  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与广州市增城区实验小学“六雅”德育理念高度契合。“六雅”具体指“雅知、雅言、雅行、雅正、雅乐、雅品”。其中,“雅知”所涉及的礼仪规范,可通过劳动实践转化为“雅行”;在合作劳动过程中能够锤炼学生的“雅言”;通过劳动反思可以深化学生的“雅正”意识;在创造性的劳动中能让学生体会“雅乐”;而在奉献性的劳动中则能促使学生迈向“雅品”。
  然而,当前劳动教育存在一些痛点问题。学生对劳动的认知较为片面,难以将劳动与“雅品”所蕴含的社会责任感相衔接;同时,劳动活动呈现碎片化,难以支撑“六雅”的系统培养逻辑。为此,广州市增城区实验小学以“五一劳动月”为契机,精心设计系列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六雅”育人目标有机结合,构建“六雅养成”体系。
   二、设计理念与活动目标
  (一)认知层面
  通过讲述劳模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规范认知,涵养学生的“雅知”;借助劳动过程反思,培育学生的“雅正”。旨在让学生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明确“为何劳动”底层逻辑。
  (二)体验层面
  在合作分工过程中,通过文明沟通锤炼学生的“雅言”;通过清洁、制作等具体实践,将学生的礼仪规范转化为“雅行”。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表达协作能力,让“如何劳动”的实践素养真正落地。
  (三)价值层面
  通过旧物改造、创作体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雅乐”积极心态;借助爱心义卖、公益捐赠等活动,涵养学生的“雅品”奉献精神。最终塑造学生从“自我劳动”到“社会担当”的品格进阶,在劳动的全流程中实现“六雅”素养在知识、行动、情感三个方面的统一。
   三、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呈现出“一轴四翼”的结构。“一轴”是中心轴,即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获得“劳动创造幸福”的劳动认知,进而完成从“为自己劳动”到“为他人奉献”的认知升级。“四翼”则是指四项主题活动,分别是劳动月启动仪式、“我与劳模面对面”宣讲活动、“探秘职海路”亲子实践活动、爱心义卖及捐献活动。
  (一)庄严启动:劳动精神播种仪式
  举行以劳动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暨“劳动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营造“劳动创造幸福”的浓厚氛围。仪式上播放了师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中辛勤劳动的小视频,随后提出劳动倡议,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二)榜样引领:劳模精神解码行动
  开展“我与劳模面对面”职业启蒙活动,邀请三位劳动模范入校宣讲。汽车研发工程师马智坚(学生家长)以视频的形式带领学生“云参观”研发中心,讲解汽车研发的智能与创新,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志向;农艺师温水明通过演示现代农业技术,重塑学生对传统行业的认知;非遗剪纸艺人何丹凤现场演示高超的剪纸技艺,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认知,让学生领会到“行行出状元”的理念。最后通过提炼“劳模精神关键词”,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职业背后的“劳模精神”,引导学生从具象的职业认知升华为抽象的价值领悟。
  (三)亲情实践:职业探秘深度行动
  开展“探秘职海路 共筑未来桥”亲子职业探索活动,通过分级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劳模”进行校外探秘体验。一、二年级学生作为“职业解码官”,需跟随父母或亲友体验工作,并图文记录感受,提炼三个关键词进行总结;三至六年级学生作为“职业体验师”,需完成至少一项职业任务,以日记或视频形式呈现。全体学生后续需通过作文或绘画描述理想职业场景,学校将评选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展示,形成从实践认知到理想构建的完整教育闭环。
  (四)公益传承:爱心义卖温暖行动
  “温暖童行”爱心义卖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形式,构建了“创造—商业—公益”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在义卖过程中,学生通过商品设计、营销策略等实践方式培养了商业思维;活动后通过“爱心税”征收机制,将收入分为班级文化建设和公益捐赠两部分,既强化了学生的财务意识,又实现了社会责任教育的具象化。
  四、活动特色
  本活动构建了“六雅”培养链,在认知层面通过启蒙与宣讲,夯实“雅知”基础;在体验层面依托职业探秘,深化“雅行”“雅言”实践;在价值层面借助义卖捐赠,推动“雅正”反思与“雅品”升华,形成从认知到品格的递进闭环。同时,打造了“四感”浸润的路径:以国旗下讲话淬炼庄严感,唤醒学生对劳动的敬畏;借亲子职业探秘浸润亲切感,建立学生对父母职业的认同;将爱心义卖转化为成就感,助力学生体悟劳动创造的喜悦;用爱心捐赠铸就崇高感,引导学生实现劳动价值的升华。
   五、成效与反思
  本次活动吸引全校66个班超过3000名学生及家长参与,形成“认知—体验—价值”递进式教育模式。同时,学校根据此次活动精心拍摄的微纪录片发布到网络平台后,获得了广泛关注,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参考范例。
  然而,此次活动仍有诸多创新提升空间。例如,实施“劳动代言人计划”,学校积极邀请更多传统工艺传承人进校展示,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传统工艺的机会,在丰富劳动教育内容的同时,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传统工艺,让劳动教育更具深度与内涵。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2] 张厚莲.以\"体验式德育\"培育学校德育特色[J].中小学管理,2021(8):52-53.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课题“小学‘六雅’德育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ZC2025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