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榆林市靖边县小河镇小河村的72亩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筐,田间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苹果收成好,我和老伴儿心里又甜又急!”62岁的果园主人曹永平摘下一颗苹果,掰开露出晶莹的糖心:“咱这苹果脆甜多汁,品质实打实的好。可山路难走,我们也不懂宣传,销路成了难题。”
“种苹果靠的是技术,可不是‘蛮干’!”曹永平的老伴胡海燕语气自豪。她曾专门去杨凌、榆林参加农技培训,果园选用条富、片红、延富6号等优良品种,加上山地光照充足,苹果糖分高,多数都有糖心。
记者看到,果树上方架着防雹网,地面铺有反光膜,刚褪去纸袋的苹果色泽红润。“套袋能防病虫害,也让果色更均匀。采收期间,我和老伴每天凌晨开始忙碌,直至深夜,采摘后还要逐个挑选、精心包装。”胡海燕说。
小河村党支部书记贾虎连介绍,果园在疏果、剪枝、采摘等环节优先雇佣附近村民,带动了当地就业。“一天能挣200元,还能照顾家庭,比外出打工更踏实。”从安塞前来务工的郑赛丽表示。
“果园亩产约5000斤,优质果品质过硬,零售可达每斤6元,只要打开销路,根本不愁卖。下一步,镇政府将多渠道帮助宣传推广,把丰收的果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不让果农的喜悦打折扣。”小河镇镇长刘海智介绍。
(记者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