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科技唤醒千年诗魂 沉浸感知“唐诗之都”

大唐不夜城表演的舞蹈节目《十部伎·敦煌绮梦》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孟星晨)10月31日,在西安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曲江新区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看到,通过前沿科技的赋能,千年前的唐诗正从卷册中走出,化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立体盛宴,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中焕发全新活力。
   科技为骨,构筑“飞越唐诗”的沉浸场景
  “当飞行器载着我掠过朱雀大街的繁华,与‘李白’对诗的那一刻,盛唐不再是一个书本上的概念,而成了一段可以感受的情感记忆。”曲江飞行剧院打造的剧目《长安之上》正以千年前的唐诗盛景,展示极致的东方浪漫。在这里,不是在读诗,而是在“经历”诗。
  “我们的初衷,就是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让收藏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曲江飞行剧院运营总监马振兴介绍。剧院斥资上亿,引入了国际领先的沉浸式飞行座舱系统,结合180度球幕投影、全息影像与动感座椅,打造出《长安之上》这一核心剧目。“当观众‘飞越’曲江池、灞桥柳岸,与诗篇中的意境相遇时,那种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盛唐记忆,便破空重生了。”
  记者了解到,曲江飞行剧院在内容创作方面,围绕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唐代诗人经典诗篇进行主题设计,将每一首诗都绘成一幅画,搭配音乐音效,演绎唐诗中的意境,以长安城、灞桥、曲江池等历史文化地标为主要场景,打造兼具文学意境与视觉冲击力的数字化剧目,成为科技与唐诗融合最前沿的体验场,这正是西安市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打造沉浸式 “唐诗之都”的生动缩影。
  文化为魂,激活“一步一诗”的城 市空间
  科技的炫酷外表之下,是曲江对唐诗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申书宇指出:“曲江是唐诗中的‘高频词’,《全唐诗》中相关诗作达500多首。可以说,曲江处处都是文化,处处都充满着诗意。”
  基于这一丰厚底蕴,曲江新区遵循“以诗为魂、诗景一体、诗游融合”的原则,将科技融入城市肌理。在大唐不夜城,“诗意长安”灯光装置将诗句以光影形式投射于街巷之间,形成“一步一诗,移步换景”的奇观。在大唐芙蓉园,声光电技术让《大唐追梦》演出中的老、中、青三代“李白”同台豪情吟诵,为观众织就一场震撼的“盛唐之梦”。
  来自外地的游客田女士对此深有感触:“我大学时就来过,但这次感觉完全不同。如今的西安就像‘赛博长安’,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太震撼了!在《梦回大唐》的演出里,全息投影让人仿佛真的身处在那个辉煌的时代。”
  融合创新,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
  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更探索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从大唐不夜城的《琵琶行》隔空对望舞台,到唐城墙遗址公园将夯土城墙化为流动的唐诗画卷,唐诗以各种创新的形态与公众互动。“我们正全力推进2026年‘长安灯会’的筹备,它将提前至元旦开幕,并围绕‘唐诗’‘文物’‘非遗’三大主题,继续营造‘一步一诗,移步换景’的沉浸式场景。”申书宇说。
  从静态的诗文到动态的飞行体验,从历史的回响到可感可触的当下,西安曲江新区正通过“科技+文化”的双翼,让千年唐诗真正“活”在当下。唐诗不仅仅是需要背诵的文本,更是成为一段可以走进、可以感知、可以与之唱和的生命历程,为西安“唐诗之都”的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