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窦科峰出生于咸阳市乾县。1970年,他响应号召参军入伍,干过勤务兵、通讯员,还在部队煤矿挖过煤。无论身处何种岗位,窦科峰都秉持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态度,凭借出色表现,入伍第二年便成为所在部队唯一的三等功获得者。
1973年,经部队推荐并通过考试,窦科峰来到第四军医大学护士学校学习,两年后在西京医院成为一名男护士。这段经历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成为医生的种子。
1977年,窦科峰以优异成绩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开启临床医学学习之旅。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窦科峰成为西京医院普外科的一名临床医生。工作后,他先后取得第四军医大学外科学硕士、博士学位,始终坚守临床一线。随着知识积累与临床经验沉淀,窦科峰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肝胆外科专家,在熟练掌握肝脏、胆道、胰腺等疑难复杂手术后,他将目光锁定在肝脏外科领域的高峰——“活体肝脏移植”手术上。
1996年,河南三门峡市一名9岁女孩持续发烧,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最终确诊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常规治疗无果,病情不断加重,经多方打听,他们带着最后希望来到西安,找到窦科峰。活体肝部分移植关乎供受双方生命安全,手术技术复杂、难度极高、风险巨大,是肝脏外科学的制高点。窦科峰团队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过半年多精心准备,他带领全院19个学科、50多名专家和医务人员协同作战,经过13个小时的漫长奋战,我国第一例成功的亲体活体肝部分移植宣告完成。
随后数年,窦科峰从未停下攀登医学高峰的脚步。他带领团队陆续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血型不符原位辅助性活体肝移植,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胰、肾一期联合移植,世界首例脾窝异位辅助性活体肝移植,世界首例劈裂式两人异位辅助性肝移植等高难手术,用一个个“首例”在国际学术界彰显中国医学实力,为我国活体器官移植技术创新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带领团队完成了国内首例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肝移植、肾移植和心脏移植,国际首例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敲除的多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肝脏、心脏和肾脏移植,国际首例基因编辑猪-猴多组织、多器官联合移植,亚洲首例基因编辑猪-脑死亡患者肾移植,国际首例基因编辑猪-脑死亡患者肝移植等,多次突破肝移植受体存活世界纪录。窦科峰正用他的智慧和坚持,为人类攻克器官短缺这一医学难题贡献着中国力量。
2021年,窦科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忙于科研的同时也不忘教书育人,并且积极投身科普教育事业,各类医学知识宣传活动中时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四十余年来,窦科峰始终坚守科学梦想,在浩瀚医海中以创新求突破,紧跟医学发展步伐。他将个人追求与祖国需求、人民健康紧密相连,敢为人先,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原创成果;他倾心育才、甘为人梯,为我国移植医学屹立世界之林奠定坚实基础。他身上彰显的科学家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者在科学征途上不断攀登。
(记者 王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