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城市高层的声学奥秘

  生活中,不少城市居民都有这样的感受:随着楼层升高,城市的喧嚣并未如预期般减弱,反而更加明显。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中间楼层有时也会成为噪音的“重灾区”,这是为什么呢?
   物理反射与“噪音腰带”现象
  声音是机械波,依靠介质振动传播。在城市中,噪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反射传播影响高层住宅。低楼层因有地面建筑、绿化带等屏障,能有效减弱直接噪音。而高楼层则缺乏这类物理遮挡,更多地暴露在声波辐射范围内。
  当声波遇到玻璃幕墙、硬质广告牌等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这些反射声波与原始声波叠加,共同传向高处。科学研究还指出,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高频部分易被吸收,低频部分则传得更远。这解释了为何高层住户常听到持续的低沉嗡鸣声。
  除此之外,这种反射叠加效应并非随高度均匀递增。它容易在建筑的中间楼层形成所谓的“噪音腰带”或“集中区”。声波在向上传播过程中不断经城市界面反射、叠加,至某一中间高度达到能量峰值;再往高层,因传播距离过远,声能开始扩散衰减。这就合理解释了为何中间楼层住户的噪音困扰往往最为突出。
   大气透镜的“聚焦”效应
  大气的温度分布对声音传播有着显著影响。正常情况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但当发生“逆温”现象时,较暖的空气层会位于较冷空气层之上。这种温度结构会改变声波传播方向,使其向下弯曲,产生类似凹透镜的“聚焦效应”。
  这个“焦点”常落在中间楼层高度。逆温层将更大范围的地面噪音汇聚于此,导致该区域噪音水平显著升高。研究显示,夜晚和清晨更易形成逆温层,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这些时段,中层住户会觉得交通噪音格外清晰。此外,顺风条件会使声音传播更远,而风力本身也会带来环境噪音,它们共同塑造了高层建筑独特的声学环境。
   高层住宅自身的声学挑战
  高层建筑自身的结构特性也可能成为噪音的“放大器”。随着建筑高度增加,墙体厚度可能相应减少,其隔音能力或有所降低。同时,高层建筑承受的风压更大,普通窗户的隔音性能往往有限。声波撞击玻璃窗易引发振动和共振,从而传入室内。
  此外,现代高层建筑中的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通过建筑结构传递,这种“结构传声”在高层有时会被放大。
  了解这些噪音传播的规律,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布局声屏障、使用高性能隔音材料、优化建筑外形设计,可以在都市喧嚣中,尤其是为受“噪音腰带”困扰的中高层住户,营造出更为宁静的生活空间。

(姚旺)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