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模式及效果研究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汪红梅
  科普服务可以提高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户的致富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陕西省农村科普现状
  课题组成员于2019年7月份在陕西省9个市县(延长县、神木市、商南县、佛坪县、宁陕县、留坝县、蓝田县、宜君县、王益区)36个村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进行入户调研。共收回问卷596份。
  个人及家庭基本特征
  陕西省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中70%以上为低学历水平,其中陕北地区最为严重,这意味着农村地区大多数人的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人口组成以中老年为主,其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中年人口占大多数,陕北地区老龄化最严重,其次是关中,陕南。大约60%的农户家庭赡养系数小于2,即一个劳动力的家庭负担人口小于2,约30%在2-3之间,因此90%的农户家庭赡养系数小于3。农村地区生活成本较低,且由于有外出务工收入和政府转移性收入,每个家庭的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关中、陕南户均2-3亩地,陕北13.35亩,绝大多数农户务农时间超过20年,未购买农业保险、未开办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由此可以看出陕西省农村多为经营业态单一的小规模农业。
  村民参与科普服务情况
  关中、陕南和陕北三地村民参与最多的科普方式为专家讲座、田间地头培训、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远程视频。专家讲座和田间地头培训的内容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专家讲座是目前最普遍的科普模式,但大多数农户表示由于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和讲座无法具体生动细致的传播农民所能接受和需要的知识,难以在讲座中真正学到能够切实应用的知识,但也有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农民表示专家讲座所传授的知识对其经营发展有很好的效果。大多数村民表示希望科普方式为田间地头培训。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远程视频的内容以丰富生活知识和精神为主,大多数农户表示愿意参与此类活动,并希望活动形式能够更加生动有趣。科普基地虽然有着极好的示范效应,但由于数目过少,服务范围和效果不甚理想。当前评比科技示范户标准较为随意,且没有物质奖励,因此农户对此态度较为冷淡。社区画廊切实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的精气神,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户的业余生活弘扬了乡土文化,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状况评价
  由农民对村庄和自身各个方面的改善状况进行评价,其中,陕南村庄生态环境和治理变化较好,村民观念、知识、能力和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一产收入得到提高,但二产和三产收入无明显提高;陕北村庄生态环境、村民观念、知识水平和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但村庄治理水平、村民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无明显提高;关中村庄生态环境和治理变化较好,村民观念、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但村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无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农村科普服务对三个地区的村民和村庄都有一定的效果。陕北村庄治理水平、村民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很有可能是该地区老龄化严重以及陕北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造成的农村经营业态单一。关中地区的村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无明显提高,可能是关中地区城市密集,城市就业机会多以及农村经营业态单一,使得村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难以得到提高。陕南地区村民的一产收入和生产积极性却有明显提高,可能是陕南地区的农业物产丰富,富有特色和多样化,而村民在科普服务的帮助下经营多样化的农业生产。
  农户满意度情况
  村民普遍对科普人员、科普时长、科普内容较为满意,对科普数量、科普宣传、科普利用互联网、媒体满意度较低。当前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的科普服务的科普人员主要是专家学者。在科普数量和科普时长上,农户表示科普数量依然较少,并且希望每次科普时长为2个小时左右,否则可能无法消化吸收知识。当前的科普宣传工作较为粗糙,多为村委会的简单通知,而少有专业的宣传活动。科普内容多属于上级部门决定,农户少有反馈渠道。对农户的科普服务还较为单一和传统,缺少创新意识和运用技术资源,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科普这一方面做得不够。
  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效果评价
  AHP-Fuzzy综合评价法兼顾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能较好评价科普效果。
  构建科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以科普效果评价为目标层,以科普投入、科普的社会环境、科普经济产出、科普生态效益、农民科学素养现状和农户对科普工作的满意度6个方面作为准则层,设置28个指标层。
  科普服务效果评估结果
  设定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80分之间为一般,60分以下为较差,对科普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可得各模式效果得分分别为:专家讲座77.30,田间地头77.19,科普示范基地 76.93,三下乡活动76.05,专家咨询74.06,远程视频69.36,科普大篷车67.95,科技馆65.56,评比科技示范户63.17,公众号61.23。
  当前科普效果最好的模式依次是专家讲座、田间地头培训、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专家咨询。但尽管是最好的,仍然处于一般等级,所以当前的科普服务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由层次分析法得出影响科普服务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为农户对科普内容的满意度、农户接受科普知识程度、农户对科普的认知程度、农户参与科普的主动性、农户对科普人员的满意度、基层供给方重视程度。
  科普模式优化建议
  1、制定科普工作长短结合发展规划,建立多元化科普资源投入渠道,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科普内容,结合当地乡土文化创新科普方式。
  2、创新科普培训机制,对科普工作中的不同主体进行分类培训,构建学员反馈机制,完善科协组织网络体系和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3、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农村科普人员激励机制,提高农村科普人员扶持力度。
  4、整合各类科普资源打造典型模式,发挥示范效应。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