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新研究重新定义造林缓解气候变化潜力
  近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覃章才团队与合作者首次量化了全球森林恢复中地下土壤的固碳能力,开创性整合生态、气候和政策三因素,重新定义造林缓解气候变化的潜力,为全球造林“导航”。
  覃章才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研究团队,瞄准两大任务展开攻关:一是研发能监测植被和土壤碳变化的“全能检测仪”,二是绘制兼顾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全球造林“导航地图”。研究团队收集全球稀缺土壤数据,开发机器学习模型量化造林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并结合植被碳估算完成“全能检测仪”研发。同时,他们还综合考虑植树造林的环境约束,从土地“供给”和政策“需求”维度打造“导航地图”。
  研究团队发现,即便考虑土地可持续利用,全球造林潜力仍巨大,有望每年最多吸收50亿吨二氧化碳;但各国植树造林承诺与土地潜力存在错位,综合考虑后,全球未来造林年均吸收15亿吨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远低于预期。

(朱汉斌)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