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趣闻轶事
    程门立雪不是立在门外
    “程门立雪”的历史典故见《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是说,杨时在洛阳见程颐时已经四十岁了。一天,他和游酢一同去拜见理学大师程颐,当他俩来到程家时,见程正坐在椅子上打瞌睡,他们怕打扰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立在老师的身旁没有离开。程颐醒后,开门一看,屋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表达尊师重道、虚心求教含义的典故。
    根据以上史料的记载,再对照很多连环画“程门立雪”上的画面,便不难发现“连环画”中至少有两处与史实不同:一、“程门立雪”的书生不是一位而是两位,即杨时和游酢;二、“程门立雪”是立于屋内,而并非立于门外。很多收录“程门立雪”故事的书籍,其配图也是让杨时“立在门外候着”,看来,收录“程门立雪”的编者也并不是根据《宋史·杨时传》等史实,或许是“照抄”“连环画”吧?
    (新 民)
 
    北宋钱乙创制六味地黄丸
    钱乙,北宋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儿科专家,他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钱乙学习时,善于化裁古方。如他的六味地黄丸,原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崔氏八味丸,即八味肾气丸(干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加减化裁,作六味地黄丸,用来当作幼科补剂。这对后世倡导养阴者起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益阴肾气丸,朱丹溪的大补阴丸,都是由此方脱化而来。因此,有人认为钱乙是开辟滋阴派的先驱。
    此外,钱乙还创制了许多有效的方剂,如痘疹初起的升麻葛根汤,治小儿心热的导赤散,由生地黄、甘草、木通组成,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的泻白散,即泻肺散,由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组成,治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异功散,治肺寒咳嗽的百部丸,以及治疗寄生虫病的安虫散等等,迄今还是临床常用的名方。
    (张 芳)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