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供电公司督导“两学一做”
本报讯 近日,商洛供电公司党委对基层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督导检查,提出以五方面重点工作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公司立足实际,将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公司党委通过重点抓好学习讨论、抓好主题实践活动、抓好问题的整改、抓好“四讲四有”标准的落地、抓好下一阶段工作的准备五项内容,更好的推动各项工作再上台阶。
(刘军峰 张宏)
子洲苹果成群众增收“助推器”
本报讯 近日,榆林市“秋收行”采访团走进子洲县苗家坪镇老庄沟村,这里是子洲县众多山地苹果的产地之一。目前,全村共栽种新旧果园共660亩,每年果树亩产5000斤左右。村支书王新年告诉大家,在2014年举办的洛川苹果大会上,他们村种植的苹果在“果王大赛”上获得了三等奖,2015年获得了金奖和银奖。
2016年春季,子洲县全境苹果面积已经达到15.7万亩。子洲县农业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县多方式创建新型苹果产业,力争把山苹果基地建成子洲县群众增产增收的“助推器”,真正实现“小苹果、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带动果农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张旭)
定边总工会为劳模赠书 本报讯 10月10日,定边县总工会为中省市县112名劳模免费赠阅《定边县劳动模范影像集》。《影像集》由定边县总工会主办、联合县摄影家协会出版,该书刊以翔实的资料和珍贵的照片,真实记录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通过这本影像集的编写,将进一步营造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定边蔚然成风,为定边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正能量。
(宗隆 莘萍 杨晓荣)
商南党建与脱贫深度融合
本报讯 金秋时节,在商南县试马镇郭家垭村的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不时地闪现着县农业局66名包扶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把党建融进脱贫攻坚,与村上的62户贫困户结对子,帮助群众想增收法子,寻脱贫路子,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该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实践“两学一做”的主战场,坚持“两结合”“两促进”,开展“四借四还”政策宣讲暨政企户对接、脱贫攻坚暨春季送科技下乡、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一线包扶、党员服务队送技术到田间地头等系列活动。投入8万元,建立脱贫攻坚工作室和驻村办公室,制定了精准脱贫干群联合作战路线图。
(石广 孙传卿)
山阳国土部门学习贯彻落实“三项机制” 本报讯 省、市、县关于干部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文件出台后,山阳国土部门迅速行动,通过组织学习、开展大讨论、领导讲党课、知识测试、机制探索实践等形式全面学习贯彻,帮助干部工作中消除顾虑、轻装上阵,积极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最大限度地释放干部创新潜能。
为了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三项机制”的精神实质,他们在深入学习文件的基础上,他们积极利用网站、微信、电子屏等信息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系统干部尤其是基层国土所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知晓率。
(王荣金 李鹏)
绥德90后小伙种香菇带民致富 本报讯 近日,由榆林市委宣传部和市农业局共同组织的“秋收行”采访团走进了美丽的绥德县艽园乡高舍沟村参观绥德县恒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基地。
恒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榆林市唯一一家采用液体菌种技术,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公司法人代表是一个90后小伙。公司香菇产业将发展“公司+基地+农户+互联网”模式,实现企业院校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同时,进行香菇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带领当地农民走向致富路。
(本报记者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