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一名大学生,却不恋城市恋乡村,当起了村官;她是个小女子,却巾帼不让须眉,带领村民创办了了温棚养猪场。一路走来,只顾风雨兼程,不曾流连沿途的风景,个中滋味,一语难尽……
她,就是横山县高镇村村支部副书记、女大学生村官方涛。当她把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农村这片广袤的田野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迈进时,她的人生,从此就不再平凡。
与民为亲,甘当群众贴心人 小方知道,要当好一名村官,首先要做好一名村民,与全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刚到高镇村的第一个星期,小方就在村里跑了一遍。她每次在村上开会和其他驻村干部走访农户时都记录好工作笔记,将村里的大小事及感悟一一记录。切实了解该村的发展需要,她用一颗热情、积极、为民的心,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她积极为全村的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合作医疗、民政救济等建立了详细的电子信息录入动态管理档案,成为了全镇的亮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当地群众由原来的怀疑眼光变成了信任、欣赏和依赖,家里面有什么事或者困难,村民们都喜欢和这个有思想、有干劲、有热心的村官商量。
如果用时间来丈量她与群众的情谊,群众说:她已经陪伴了我们五个寒暑,我们早已超脱干群关系,已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如果以村庄发展来衡量她为民服务的业绩,群众说:村庄变化太大太快,我们几乎忘记了曾经的杂乱模样。她在基层一线工作5年,以村为家,以民为亲人。因此老百姓亲切的称她为群众的“贴心人”。
发挥优势,当村干部好助手 工作中,小方摆正位置,抹开面子、放下架子、撩起袖子、俯下身子、丢掉书卷气,坚定信念。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不仅应该堂堂正正的做人,更重要的还应是实实在在的干事。通过对本村的人口分布、地理位置、土地面积、山、水、田、林、路,种植、养殖、加工等情况都烂熟与心,积极学习村情、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村上的工作中,她时刻牢记,当好村干部必须做到“三员”:一是做好党的农村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员”;二是做好解民情民意、群众心声的“记录员”;三是做好联系群众、帮扶救困的“联络员”。在做好“三员”的同时,她虚心求教,努力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与本领,真情实意地拜村干部、老党员为师。2012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她全程参与。在选举过程中,她认真学习有关选举的政策,掌握了村民的选举心态,妥善处理选举中的难题和矛盾,最后高镇村的换届选举工作在她的精心组织下画上圆满的句号,为高镇村选出最适合的“当家人”和“领头雁”。
敢于创业,做精准扶贫引路人
“自己不致富,就不能当村干部;不会带民富,就当不好村干部;带领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好干部。”在省委组织部培训时,西农大的教授讲过的话让她至今记忆犹新。因此,她积极与县上相关部门联系,协助村领导申请了扶贫创业资金,积极帮助群众创业致富。在这五年里,帮助村里做出不少成绩:一是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瓦社塔、张家圪塔、银卧山进行了道路平整,建元则沟桥一座,彻底解决了全村人行路难,生产难,吃水难的问题。二是积极引领群众创办实体。创办了温棚养猪场,优质马铃薯培育基地、小杂粮加工厂、沼气新能源建设示范基地等,积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变“输血”为“造血”,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她的努力带动下,高镇村掀起了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热潮。
方涛,一名不起眼的善良女孩,一名倔强的大学生村官。在路上,披荆斩棘,在路上,跋涉拼搏,她用执着告诉我们,在路上,留下的不仅是风光无限,更重要的是镌刻下成长的箴言。
(本报记者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