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深秋季节,走进商南县金丝峡镇,你会看到丹江两岸枫叶流丹,太吉湖上碧波翻滚,村头巷尾清清爽爽,农家小院窗明几净,这里不但景色迷人,而且环境整洁舒适,让游人留恋往返。这是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醉美金丝峡”发展定位,建立健全“三有”环保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所带来的新气象。
环境保护“有人管”。该镇在全县率先成立了城建所、环保站和环治办,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分管职责,对街道乱占、乱建、乱搭进行严格管理;对各村(社区)农村环境整治效果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年排名;对各村保洁员实行定期培训、定期考核、兑现奖惩,并设立公开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卫生“有人抓”。该镇按照500人一名保洁员的标准成立了由48人组成的保洁队伍,对集镇和18公里旅游专线及农家乐的垃圾实行上门收集,实现了清扫保洁不留死角;配备2辆垃圾勾臂车,聘请2名专职司机,成立垃圾运输队,对镇区和小河沿线垃圾进行按时清运;聘请14名村组兼职干部,成立卫生监督队,负责辖区环境卫生巡查、设施维护和红白喜事的监管工作。
环境保护“有章依”。针对镇村干部、环卫人员、商户和群众制定了《环境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保洁员工作制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意见》、《环境卫生村规民约》等管理制度。让制度成为镇村干部的“硬约束”、环卫人员的“硬标尺”和百姓群众的“硬导向”,使环保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开展。
(石广 孙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