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两会”中,许多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都关注讨论了雾霾话题。关中雾霾如何治理?我们看看几个代表委员的观点——
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孟小绒(省人大代表、阎良区气象局副局长):应优化政府监管,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鼓励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强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沟通,譬如鼓励企业在环保减排上投资,政府相应将其转化为税收进行减免。同时,完善社会监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动公众,众志成城治污减霾。
建立关中联防联控委员会 裴成荣(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应建立和加强多地区、多部门联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机制。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突破现有以行政单位各自为政的管理制度。欧共体协同治理酸雨和大气污染,美国南加州联防联控遏制光化学大气污染都是成功的范例。在地区联防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可考虑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如建立关中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委员会等。此外,在进行区域联防联控时明确不同地区的责任,充分考虑各地的环境容量、承载能力和成本等因素。
出台雾霾下户外工作标准
张华俊(省政协委员、西安交大能源学院教授):当前,社会各界对雾霾危害的研究和认识还不够充分,一些防护措施和民众的防护意识尚有待加强。对于环卫工人、快递员、建筑工人、送餐员、交警等长期暴露在雾霾中的工作群体,建议尽量避开雾霾严重的时间段作业,若条件不允许,最好统一配发口罩等防护装备,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尽快出台雾霾天气下户外工作标准,针对一定指数的空气质量向户外劳动者发放劳防津贴。
农村取暖应列入社会公益事业
李朝鲜(省人大代表、礼泉县西张堡镇白村党总支书):在我们陕西治理雾霾不能落下农村,压减燃煤排放,集中整治燃煤小锅炉是重中之重。政府应积极推广新的采暖方式,农村取暖应列入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大规模的集中供热。而后,提高农村环保门槛,加大治污投入,增加燃煤锅炉改制的财政支出,推广先进环保锅炉的应用。让村民在“可承受”的前提之下,洁净取暖,从而实现碧水蓝天的期望。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