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探访“琉璃工房”的后花园

  琉璃之名
    琉璃在中国古代的史料早就有明确而清晰地记载,《尚书·禹贡》《山海经·中山经》等文献中称之为“璆琳”“流离”“琉琳”。直到西方国家的玻璃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钠钙元素组成的,而中国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铅和钡。
    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
    如今很多人认为琉璃就是玻璃,其实琉璃的材质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质是对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在光线的配合下,更能将其艺术特质充分表达。而通过铸造工艺制作的作品表现力强,层次丰富,精致细腻,尤其是色彩的流动变幻莫测,或热情、或含蓄,件件不同。
    琉璃之成
    吹制法:说到制法,现代玻璃(琉璃)制品主要以吹制法为主流。其步骤包括:化料、挑料、吹制、塑型、退火等。
    吹制法更注重于表现玻璃的色彩与线条,凸显了玻璃的绽放之美,然而此技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更好地展现玻璃的莹润透亮之美。
    脱蜡铸造法:人们普遍认为玻璃工艺起源于埃及。而玻璃粉脱蜡铸造法源自于三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在十九世纪,法国新艺术时期被大量工艺美术家广泛使用的创作技法。
    对于“中国琉璃”,历史给予甚少的记载。然而河北省满城县距今约2100年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琉璃耳杯竟也存在这种脱蜡铸造法的痕迹。这种技法,实现了古人对于雕塑上的讲究,以及造型和纹路的要求,拥有了深层的文化依托。
    12道工序步骤
    制作经过,设计并精细雕塑原型、涂抹多层硅胶薄膜、灌蜡、脱硅胶膜,取得完整的蜡型、精修蜡型、蜡型翻制耐火石膏模、脱蜡、窑烧、二次烧融、脱除耐火石膏模、进行细节研磨修整、最后品管检查,然后镌刻签名。
    经脱蜡铸造法制成的每一件作品,都需经过上述十二道复杂工序,六至八个月的精工细作才得以完成。每一件作品的诞生,都凝聚了艺术家满满的诚意与追求。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