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趣闻轶事
    包子馒头傻傻分不清
    “有些南方人常常把馒头叫包子,把包子叫馒头。咱们不要取笑他们,古人也不是分得很清楚。”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分不清馒头和包子?中国古人日常吃的面食长什么样?
    馒头和包子的瓜葛古已有之。“唐代有些馒头也是有馅的。《清异录》所记‘玉尖面’即是馒头,用熊白与鹿肉为馅,是唐德宗的最爱。包子成名是在五代之时。《清异录》说,五代汴梁阊阖门外有‘张手美家’食馆,以卖节令食物为主,伏日有一款‘绿荷包子’。”
    到了宋代,包子成为馒头的“别名”,但二者仍不易辨别。“《梦梁录》也有记载,宋代临安城中有羊肉馒头、糖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等等。这里的馒头其实就是包子。”可见历史上的“馒头”、“包子”称谓就曾混用。
    如果说包子是由馒头发展而来的,那馒头就是从蒸饼之中产生的。
    古代面食皆称为“饼”。“只要是把面粉和到一起、合并起来做的食物,都叫饼。这是古代面食共同的名称。”

(宋宇晟)


    古人如何奖励“见义勇为”
    秦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较早对见义勇为者给予物质奖励的政权。这时的奖励是从罪犯身上获取。
    自西汉以后,关于见义勇为方面的立法更加详细具体,对见义勇为者进行法律保护的思想也逐渐显现。宋代元代的法律制度沿袭了唐朝对见义勇为的规定,不仅奖钱还奖“乌纱帽”。到了明朝,除了对勇于捕获盗贼者给予物质奖励外,还试行了赏官制。破格提拔见义勇为者当官,这在“官本位”的封建时代,如此奖励绝对算是重奖,而那些见义勇为者也大多欣然领奖。
    清代对于那些在与歹徒搏斗中受伤的见义勇为者,清政府还另行奖励。如在清康熙二十九年,刑部规定:“其犯罪拒捕拿获之人被伤者,另户之人照军伤,头等伤赏银五十两,二等伤四十两,三等伤三十两”已从单纯的人身安全保护扩展到了对其生活的保障。

(雷册渊)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