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上升至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了百万分之403.3,继2015年的百万分之400之后,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公报称:“在这一时期,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今天高2至3摄氏度,格陵兰岛和南极洲西部的冰盖融化,甚至连一部分南极洲东部的冰盖也在向后退,导致当时的海平面比今天高出10-20米。”
这是否意味着地球现在正面临海平面升高10-20米?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罗勇教授介绍,由于仪器测量数据和地质资料预测二者时间尺度不同,海平面上升10米、20米甚至更多的情况也将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缓慢到足以让生物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吴绍洪并不悲观。
增加的水量主要来自温度升高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温度上升会使水循环发生变化,从而对水资源、农业、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有一系列的影响。”吴绍洪说,目前我们已经感觉到极端事件在增加,例如干旱、台风、洪水、热浪等,将来,极端天气还会继续增多。不过,从地球变化的历史看,我们正好幸福地生活在一个气候相对温暖的时期,将来气候逐渐改变,生物自然会慢慢适应。在这一漫长过程中,并不存在绝对的“舒适”和“不适”,关键还要看气候变化的幅度和速率。位于南太平洋的图瓦卢将成为首个沉入海底的国家。
全球有超过1.5亿人居住在高出现有海平面不到1米的地方,其中大多数住在亚洲。按照100年后海平面上升80公分的预估,一些亚洲的大河都会受到影响,包括恒河、湄公河等。对于我国来说,一些大河三角洲,例如长江、珠江三角洲会变得非常脆弱。如果海平面真上升了10-20米,上海、广州、东京、里约热内卢这些沿海发达城市都要被淹。当然这不过是假设情景,我们毕竟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应对。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