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科学名家
教书育人62载留下一支钢结构学术梯队
  他是我国钢结构领域的开拓者之一,62载初心不改、执着坚守,为我国钢结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作为结构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悉心指导一批批青年才俊,培育起一支学术梯队……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沈祖炎。
  对许多土木学子来说,沈祖炎是个熟悉的名字。因为在他们的专业教科书中,有多本是沈祖炎的专著或是由他主持编写的。
  上世纪50年代初,沈祖炎就读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随后毕业留校,成为钢结构教研室的一名年轻助教。从此,他与黑板、粉笔为伴,60余年如一日教书育人。
  那时,由于国内钢材供应十分紧张,钢结构的实际应用非常有限。沈祖炎的研究方向既申请不到科研课题,也难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无“用武之地”,可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并没有泄气。“你一旦认定这个研究方向,无论所遭遇的是冷清还是热闹,你都要一直坚持走下去!”他说。
  1962年,沈祖炎受邀参与编写我国第一本《钢结构设计规范》,负责计算部分。不久,他又参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随后又主编完成了《轻钢结构设计规程》《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等一系列规范、规程,直接推动了我国建筑钢结构领域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
  80年代起,钢结构研究在国内开始兴起,从此他的学术成果在一些重大工程中相继得到应用,他成为多个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把关人。
  1995年初夏,上海大剧院6075吨的钢屋盖实施整体吊装。时任顶部钢结构整体提升副总指挥的沈祖炎头戴安全帽,在工程现场坐镇指挥。经过20小时协同作业,钢屋盖成功吊装。还有国家大剧院、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他都在关键技术上为其保驾护航。
  步入耄耋之年,沈祖炎每天心头所系的,依然是教育科研事业。他奔忙在钢结构领域,做讲座、写教材、指导青年教师。

(科普中国)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