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起来的时候脑袋昏昏沉沉、反应迟钝、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有时心情还很糟糕,许多人把这种现象叫做起床气。
起床气真的是一种普遍现象吗?
实际上,这种现象是挺普遍的,科学家们把它叫做睡眠惰性。
最开始发现睡眠惰性的是美国空军。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美国空军发现,如果突然叫醒睡眠中的飞行员,他们就容易犯一些平常不可能犯的低级错误,后来人们就开始研究睡眠惰性这个问题。
刚刚醒来的人的反应比较慢、记性比较差、身体绵软无力、常常握不住东西,而且连平时会的数学题都会做不出,这都是睡眠惰性引起的。
不同人的睡眠惰性持续时间不大一样,有人只要1分钟就能完全清醒,有些人可以昏昏沉沉4个小时,但大多数人不会超过30分钟。
睡眠惰性是怎么产生的呢?
关于睡眠惰性产生的原因有许多种解释,目前还没有定论。
有一种解释,睡眠惰性是因为大脑各个部位进入清醒状态的顺序不一样。
主要管理呼吸心跳等基本活动的脑干,还有负责接收感官信息的丘脑等比较原始的脑区会较快清醒。但是要处理高级任务、负责哲学思考的脑区,比如前额叶皮层就醒得比较慢了。
还有些人认为,睡眠惰性是因为被叫醒的时机不太对。
人的睡眠大致分成4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慢波睡眠(也叫第三和第四阶段睡眠),以及快速眼动睡眠。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慢波睡眠和清醒之间的过渡阶段。快速眼动睡眠时我们在做梦,慢波睡眠是我们睡得最死的阶段。
实际上,如果在慢波睡眠(没有做梦的时候)中被叫醒,人最有可能意识模糊,容易受人摆布。相反,如果在快速眼动睡眠(做梦的时候)中被叫醒,人就会更容易清醒过来。
为什么刚起床的时候情绪很糟糕
人的心情和核心体温(内脏温度)有很大的关系。
在每天规律作息的情况下,当你的核心体温到达最低点(差不多是早上6点)的1-2个小时后,人就会自然醒来。这种情况下醒来的你心情不会很低落。
当核心体温达到最低值时,人的情绪最差。因此,如果在自然醒之前的2个小时里被叫醒的话,你的脾气就会很火爆,起床气比较大。
核心体温在一天之内会高高低低地波动,因此人在一天之中的情绪也会规律地变化。
在一天中,情绪最好的时刻是清醒了8小时以后,到睡觉前的这段时间,差不多是你放学回家开始算起。
(王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