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姜原产印度或印尼,生于山谷的阴湿林下或灌木丛中。良姜与姜及姜黄是同科植物,因此良姜在味道及功用上与姜相似。
在古埃及,良姜即被用做为消毒和香熏香料使用。公元9世纪,良姜被西亚的阿拉伯人所了解,并添加在饲料中作为马匹兴奋剂。十字军东征后,骑士们将良姜带回欧洲,曾被称做“Garingal”或“Galian-gale”广为流传。在其食谱中多次提到过,还用良姜治疗耳聋和心脏疾病、消化不良等症。后来,欧洲人就把良姜用作刺激食欲调味料,甚至是诱导性亢奋的催情药。
良姜的拉丁属名“Alpinia”,以意大利植物学家普罗斯佩罗·阿尔皮尼而命名,是为了纪念他在编目和描述外来植物上的成就。
良姜在中国种植和利用有2000多年历史,何时引入中国已无法考证,但从早期的“蛮姜”、“南姜”及“海良姜”等中文别称可以看出是舶来品。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随葬物品的香炉或熏炉里就发现有良姜及其他香料。而文字上良姜始载于南北朝医学家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因以广东古高凉郡(今高州)出产质量最佳,故名高凉姜,后因谐音而演变称为高良姜。
(香料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