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科学名家
武传松:拓荒焊接“无人区”
  没有焊条,没有焊枪,没有烟尘弥漫和火光飞溅,山东大学焊接技术实验室里的自动化焊接装备颠覆着人们的传统印象。“因为轻量化结构可实现节能、减排,高强铝合金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船舶等行业被大量使用,但这种铝合金并不好焊。”武传松说,在传统的熔焊过程中,金属局部熔化、形成熔池,在随后冷却凝固时焊缝中容易形成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影响焊缝的质量和性能。
  为避免上述问题,“搅拌摩擦焊”应运而生。它以加压代替加热实现焊接,绿色环保。“但问题在于,常规搅拌摩擦焊对设备和工件装夹有很高的要求,焊接载荷大,焊接速度较慢,搅拌头磨损较严重。”武传松说。
  经过长时间摸索,武传松找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他将“超声能场”施加在搅拌头前方的待焊工件上,超声振动与搅拌头附近的塑性变形材料相互耦合,产生了神奇效果。一项国际首创技术“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就此诞生。
  武传松说,从几十万吨的航母到不足1克的微电子元件,几乎所有的产品都离不开焊接技术。我们所熟知的国家大剧院,焊接钢结构总重6700吨,焊缝总长36公里;国家体育场“鸟巢”用钢约5.3万吨,涉及六个钢种,属全钢焊接结构。
  这其中挑战在于:结构不同、材料不同,焊接工艺千差万别;即使结构、材料相同,焊接次序不同也会影响焊接质量。
  而武传松的任务就是揭示各类焊接工艺背后的复杂物理机制,然后用通用的科学语言去诠释。于是,在武传松努力下,“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熔池模型”“等离子弧焊接熔池与小孔模型”“激光+熔化极电弧复合焊接过程模型”“搅拌摩擦焊接产热与传热模型”等代表行业技术最前沿的新模型陆续问世。
  在武传松身上有着两对矛盾:他外表儒雅,却与“粗老笨重”的焊接较上了劲;性情温和,却喜欢探索焊接科技“无人区”。

(科普中国)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