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至23日,省科技厅会同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组织专家对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依托西安理工大学建设的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实施方案分别进行了专家论证。2018年1月25日,省部共建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在西安举行。目前,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建成一流研发基地。
●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1月25日正式揭牌启动建设运行。实验室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战略指引,面向生态水利学科研究前沿,瞄准西北旱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定位于生态水利领域内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目前设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旱区水循环与生态水文过程模拟、旱区水土资源演变与调控机制、旱区水动力及其伴生过程模拟、旱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及调控、旱区水利工程建造与安全运行。
实验室成员长期以来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突出地域与学科优势,开展基础理论、重大工程关键技术和自主技术创新研究。针对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利用的战略需求,在南水北调工程、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等工程应用领域,承担了一大批生态水利工程领域内重大科技项目并获得系列成果,对我国旱区生态水利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省部共建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推进西部绿色建筑科学有序发展,提升我国绿色建筑整体水平为建设总体目标和任务,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设计、建造与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实验室针对西部绿色建筑核心问题,建立西部生态城乡规划与绿色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完成结构性能、工业化建造及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创新,编制系列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及标准,带动适宜性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验室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团队为基础,合理设置人员的结构、规模,有效整合了以实验室主任刘加平院士为主、“杰青”“百千万”等领军人物和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人力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梯级层次合理的研究团队。目前,实验室共有科研人员99人。组建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获得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1名等优秀人才为核心的队伍,以及聘任了15位绿色建筑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
近年来,实验室共承担绿色建筑领域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延伸阅读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科技部决定通过创新机制、省部共建的方式建设一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资源集成,加大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肩负着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重任,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扮演着“奠基者”的重要角色,处于国家科技创新的顶端。地方基础研究工作是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地方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地方基础研究工作要在国家科技发展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及人才、资源特点和优势,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为解决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学支撑,提高地方基础研究水平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依托单位重点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并着力改善实验室环境和条件,保证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相对集中和统一管理。
各实验室以省部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积极承担地方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努力成为地方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带动地方实验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