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年,礼泉县果业协会理事长相宇波一直活跃在生产一线,对水果生产销售环节有着深入的研究,结合生产实地,把气象知识和水果生产技术结合运用,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先后被评为“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先进个人”“陕西省星火带头标兵”“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先进个人”“咸阳市十佳科普明星”“最美礼泉人”“咸阳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等称号。
★钻研科技知识,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面对水果市场多样化的激烈竞争,相宇波认识到:要在水果市场立足,必须走团队合作的道路,组建果农自己的行业组织。要变农产品为商品,就必须把商品化运作贯穿到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把新的实用技术普及到每位果农,带动果农共同致富。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新整合礼泉果协,由相宇波任协会理事长,协会共有会员663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活动。
他曾参与礼泉果树基地建设。推广优良富士品种2万多亩;1996年主持“礼泉短富”推广工作;1998年主持省气象局“人工增雪”外场试验;2005年至2009年参与省科协“中国海外归国智力服务计划”任翻译和主讲老师;2012年参与省气象局“苹果花期冻害”项目至今;2014年至今参与省科协农民培训工作,年培训20多场次,培训3000多人次;2016年参与礼泉现代果业项目任技术指导,省果业局技术引进项目任翻译;2017年苹果“自然栽培技术”实验成功,并从冬季开始推广,年组织参与培训40多场。
他担任县果农协会理事长以后,大量吸纳年轻人入会,加强管理和培训,把他们放在重要位置,使礼泉果协充满活力。建立了“礼泉果友1群”“礼泉红苹果群”“陕西农业气象群”三个QQ群;同时建立“礼泉果协微信群”和“礼泉果业”微信公众号,全力服务礼泉果业。每年在协会内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4次,参加人员1000多人次。
★摸索出一套“化雹为雨”技术方法
泾河贯穿礼泉北部山区,由于山地气流符合抬升作用特别明显,雹灾天气极其频繁,一年平均达四五次,最多的一年竟达七次,群众因雹灾受损严重。
1996年防雹增雨指挥部成立,相宇波主动请缨,任防雹指挥部总指挥,购买火炮,进行防雹,负责两个炮点工作,2002年乡镇合并后,炮点又增加到4个。防雹工作正式开始后,他才真正觉得防雹工作的压力太大了,不但天气变化无常不可测,而且一些群众不理解,对防雹工作冷嘲热讽。他考虑如何在防雹中化雹为雨,解决干旱问题。为此他专门到西安请教人影专家,翻阅相关资料,为了掌握云体变化规律,他经常观察云的变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化雹为雨”技术方法,依靠相关知识测云距,确定炮弹的最佳爆炸点,打击雹云的有效部位,破坏上升气流,减小云体强度,转雹为雨。为了解决当地干旱问题,他又在省人影中心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在试了几次之后,他和炮手们掌握了人工增雨作业的要点,便抓住一切机会,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一次又一次的“炮后雨”不仅滋润了干旱的土地,也滋润了群众的心。
如今,他唯一的愿望是让礼泉苹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多年来他一直奔波在防雹增雨和苹果作务新技术推广的道路上,足迹遍布陕甘宁等果区。周边群众称他为“防雹专家、果树博士”,家人却称他为“瓜子”。面对群众的赞誉,家人的埋怨,他只是憨然一笑。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