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林业局从2016年开始,在全市开展蚕桑科技提升年活动。坚持科技支撑、多元发展、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打造“丝路之源,金蚕之乡”发展机遇,以现代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抓手,通过强化新技术培训和推广,积极培育蚕桑重点乡镇、专业村及养蚕大户,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蚕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巩固提升产业发展。
一、科学制定发展目标
按照《蚕桑科技提升年活动方案》每年制定以桑蚕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园区建设及培育强村大户发展为目标。开展职业蚕农培训、建设蚕桑科技示范点、现代蚕业园区、低产桑园改造、培育养蚕大户、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推广蚕业新机具。提升蚕桑科技水平、提高蚕桑综合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力推进成效明显
一是加强蚕桑新品种推广。建成全国一流桑蚕种生产基地和桑、蚕良种保护区,推广优良蚕种达到100%。引进高抗性蚕品种“华康2号”示范推广10000余张,有效解决夏秋季蚕易发脓病的问题。全市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养蚕1500张,为省力化养蚕提供技术验证。积极开展老桑园更新改造4万亩,新建桑园2万亩,以强桑一号、农桑14、育-711等为主栽品种,良种率达到100%,增加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二是强化蚕桑技术培训。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负责组织编写《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及PPT培训教材,编印“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手册。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授课培训100人次,并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县区蚕桑部门重点集中培训2000人,全市开展指导性培训人数超过10000人次。开展职业蚕农培育1000余人。
三是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全市建成高标准示范园区20个,巩固建成县区级园区16个,创建申报市级园区3个。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10个。培育蚕桑龙头企业15个。每县区建设科技示范点超过2个,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突出强村大户培育。全市建设桑园100亩和养蚕100张以上的强村50个。全市新培育养蚕20张以上的养蚕大户1034户。建立技术包抓机制,对确定的重点镇、专业村、养蚕大户明确专业技术干部包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
五是开展蚕桑资源利用。为了加大桑树资源的开发力度,实现多元化利用,提高综合效益,科研院所积极开展桑叶饲料、桑叶食品等试验研究。安康市蚕种场、陕西博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富硒蚕桑产品的研发工作,建立产品基地,开发产品。研发生产桑叶粉50吨,研发桑叶挂面、桑叶糕点、桑叶代料早餐粉等五大类桑叶食品5吨,研发桑葚酒、桑葚饮料等富硒桑果饮品30吨,研发栽培桑枝食用菌100万袋,开发桑叶茶30吨,生产雄蚕宝源酒2吨,富硒蚕蛹、富硒蚕蛾、蚕丝被、蚕沙枕等副产品。各县区积极开展桑园套种、桑园养鸡、桑枝食用菌、桑叶茶、桑果饮品等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全市桑叶副产品开发年产值累计超过10亿元,蚕桑产业正在向多元化方向转型升级。
六是推广蚕业新机具。积极推广旋耕机、伐条机、切桑机、消毒机等桑园管理、养蚕新机具,努力提高机械化、省力化、专业化生产技术水平,全年至少推广蚕业新机具1500台(件)。
三、组织保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上成立蚕桑科技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设在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各单位都把开展蚕桑科技提升年活动作为巩固提升蚕桑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确保蚕桑科技提升年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督导,注重实效。领导小组发挥职能作用,统筹安排,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检查,抓好日常工作落实;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和好做法,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市蚕桑科技提升年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县区、各单位在开展蚕桑科技提升年活动中,切实加大工作宣传,充分利用微信、网站、电视、报纸和科技刊物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强大声势,营造浓厚氛围,促推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严格考核,表彰奖励。领导小组对蚕桑技术服务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工作积极、表现突出、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科技人员、养蚕大户(养蚕状元)进行通报表彰。
(陈正余 曹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