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时,人们往往期待药物能够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然而,临床中却有部分药物属于“慢热型”,它们并不能马上见效,只有坚持服用很长一段时间。患者对待这些药物,切勿太性急,看到不见效就停用或换药都是错误的。
1.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中,甲氨蝶呤属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小剂量口服甲氨蝶呤片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和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一般6个月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从而评估其疗效。
2.他汀类降脂药。他汀类药物除了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外,长期使用也能起到稳定和缩小血管斑块、减轻斑块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他汀一般要持续使用4-6周后才达到稳定疗效,此时再检测各项血脂指标,即使达标,也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维持治疗。
3.降压药。虽然大部分降压药起效较快,但降压治疗一般都强调分阶段联合用药和逐步递增剂量的指导原则,且调整的间隔周期较长。为了达到平稳降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的目的,一般都要至少维持原方案治疗2-4周,经医生复诊后,按血压、心率、心律情况来调整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或者改变方案。
4.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也是“慢性子”,如果在血药浓度足够高的情况下,用药2周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话,才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要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5.中药。大部分中药起效都比较慢。采用中药调理和治疗时,也需要心平气和,按照医生叮嘱的用法和疗程慢慢调理,不宜半途而废,导致功亏一篑。
(冯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