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一年一度的高考时间只有几天了,考生们积极备战的过程中,如何缓解紧张情绪、自我调节减压?今天介绍一些上考场时消解紧张的小窍门,包括吐纳呼吸和使用积极心理暗示的“小道具”,趁着还有时间,练习起来!
家长:请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优缺点
平时门诊中青少年患者的比例大概有20%-30%,大部分存在学业压力引起的问题。目前临近中、高考,门诊中就诊的青少年患者略有增加,多数是因为压力导致的焦虑、睡眠问题等。
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症状以后,才来到诊室的。其实,父母可以早点注意孩子的表现,早点干预可以避免很多严重问题。专家建议,家有学业繁重的青春期孩子,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多进行有效沟通,和孩子做朋友,满足孩子的各种心理需求。不要动则以对抗、互相指责的方式来进行沟通,要多鼓励、多表扬。二是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哪怕成绩下降,也是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正常现象,可以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这个过程家长要予以支持、陪伴。
那么,如何发现心理情绪问题的早期表现呢?如果孩子突然出现莫名的情绪低落、不爱说话,性格转变;或者烦躁不安、易激惹;成绩下降等现象,家长要留意是否在生活、学习甚至孩子跟同学老师的交际是否出现挫折、遇到困难,积极进行引导,不要让这些小的“情绪感冒”在紧张备考中演变成大问题。“还有些孩子,会突然沉迷游戏、玩手机,有的人半夜偷偷起来玩手机”,很多家长认为这是成绩下降的根源,简单粗暴地进行阻止,实际上这可能正是孩子感觉到了压力,进行宣泄的一种行为,家长应该疏导而不是强行指责、阻止。
良好的睡眠是最好的减压办法
临床上就诊的各种心理问题患者,超过九成首先表现或伴随着睡眠问题。考前很多学生都会在客观上睡眠时间减少,实际上,短期内如果睡眠时间缩短,但睡眠质量没有问题的话,可能不会对人的认知、记忆能力产生影响,但如果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乃至出现比较严重睡眠障碍的时间如果超过半年,是一定会对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的。所以无论学习多么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依然是第一位的。同时,如果家长对心理健康的知识认知不多的话,一个最简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指标就是睡眠,如果孩子睡得好,多半不会有什么问题。一旦发现孩子多梦、早醒,那就要警惕了,尤其是早上明明可以多睡一会,却睡不着,早早醒来,那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小考成绩好,大考怯场怎么办?
有的孩子平时成绩很好,却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一遇到重要的、大的考试就发挥不出正常水平,怎么办?有的孩子在认知上自我要求、自我期待高,把自信建立在成绩的基础上,会担心拿不到好成绩得不到老师同学和父母的肯定。恐惧心理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使他们在考前就非常担心考不好会承担不好的后果。考前焦虑的情绪会直接表现为手抖、心慌、出汗、频繁上厕所乃至胃痛、腹泻等。
考试之前如果过于焦虑,实在无法排解,也可以选择就诊,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结合心理治疗,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对于轻度的紧张、焦虑,教给大家三个解决问题的小窍门。
1.使用“安慰剂”
实践证明,安慰剂疗法是能够给到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达到缓解焦虑、改善情绪的效果的。所以一些普通的有安神作用的非处方药物,褪黑素、口服液类的保健品、天麻汤等,作为“安慰剂”给孩子适当吃一点也无妨,只要吃后孩子心理上觉得舒服就可以。“有历届的家长反馈过,考前孩子紧张,睡不好,就给孩子吃了一些普通的维生素,告诉他是‘安神补脑’作用的药物,结果效果也不错。”
平时学习紧张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跑跑步,做点运动,可以让晚上睡得好一点。
2.练习“正念减压”方法,临考可应急
临上考场,有的人紧张得发抖出汗,脑袋一片空白,或者一听到别人翻卷子的声音都会紧张,怎么办?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一套“正念减压”方法,开考时,利用发卷的一两分钟练起来:
放下笔,利用给自己一两分钟的安静时间,把注意力放在专注的呼吸上,感受缓慢呼气的过程,深呼吸缓慢吐气5至10次。在内心反复进行积极暗示:只要放松,就能考出好成绩。随后在意识中进行全身的“躯体扫描”,从头到脚,到肢体,全身每个部位都放松下来。整个流程下来,只要两分钟,就能放松身心。
3.给自己一些幸运“小道具”
女生可以在平时找到一种自己喜爱的味道清淡的香水,在身心最放松、心情最愉快的时候喷一喷,让这种味道和正面积极、轻松的情绪产生“联系”,建立起心情放松的条件反射。到临上考场前,也给自己稍微喷上一点这种“愉快香水”,也有助调节情绪。
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选择在考试时穿戴自己最喜爱的衣服、服饰、文具。男生可以选择平时心情愉快时佩戴的手表,在平时就有意识地去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临考的时候,这些熟悉的“小道具”都有助放松心情。
焦虑并非全是“坏事” 有研究表明,焦虑程度和考试成绩并不是完全成正比或反比的,两者的比照曲线呈“倒U”形,也就是说完全不焦虑、调动不起兴奋情绪,也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当焦虑、兴奋程度达到一个最佳水平,发挥水平也会达到一个峰值,如果焦虑程度再增加,又会影响发挥。一般来说,物理、化学等科目需要的最佳焦虑水平会需要比文科类低一些。所以家长和学生其实也不必过度关注和担心紧张、焦虑等情绪。
(周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