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遭受到暴雨洪水灾害,让全国各地人民都为之牵挂。也不禁让人产生了一些疑惑:“为什么号称‘20年一遇’的大洪水,似乎每年都会听说?”
此“N年一遇”非彼“N年一遇” 很多时候,公众会对科学名词产生望文生义的误解,“N年一遇”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很容易将这个词理解为“N年才会出现一次”。对比一下汉语中的另外一个词“千载难逢”,这个词的意思是“一千年也难见到一次,形容事情的罕见程度”。很明显它使用到了夸张的手法,所形容的事件也并非是真的每1000年才会出现一次。也就是说,无论是“千载难逢”还是“N年一遇”,其实说的都是某一事件的罕见程度。
以“100年一遇”为代表的“N年一遇”类词汇,是一组科学术语。简单地说,它们意味着对于某事件来说,在观察以往数据的基础上,该事件在一年里发生的概率。例如对于某地域来说,我们观测了该地100年的夏季降水数据,发现只有1次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对该地来说,大于1000毫米的降水量就是“100年一遇”。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年来说,该地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的概率都是1%,而两次1000毫米降水的“平均”间隔是100年。因此,100年一遇的意思不是“100年才出一次”,而是“每一年出现的概率都是1%”。当然也存在着100年一遇的降水在未来100年内一次都不出现的概率。
还有一类使用“N年一遇”的说法的现象,例如我们常说“哈雷彗星的出现是76年一遇的天文现象”,这是因为哈雷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固定的76年,并不是概率事件。所以我们2020年看到哈雷彗星的概率并不是76分之一,而是零。
“N年一遇”为何每年都会遇到?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所以那些根据以前的数据制定出来的“N年一遇”的标准,可能就会变得不准确,这是我们现在频繁遇到N年一遇的灾害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描述N年一遇时,是有地域概念的。我国幅员辽阔,有30多个一级行政区,各自的100年一遇的标准也是各不相同的。只要有其中一个发生了100年一遇的灾害,我们就会在媒体上读到信息,从而了解到“中国今年发生了100年一遇的灾害”。
根据概率计算可以知道,34个一级行政区中,每年至少有一个行政区遭遇100年一遇灾害的概率大约是1-(99/100)34=28.9%。
这个概率其实已经很高了,如果我们考虑50年一遇的话,那么结果是就会变为1-(49/50)34=49.7%。
这就意味着,每年我国至少有一个行政区遭遇50年一遇灾害的概率是50%左右,这就已经很可观了。如果回到我们标题中所说的20年一遇,我们会发现这个概率是1-(19/20)34=82.5%。
也就是说,每年我国发生至少一次20年一遇灾害的概率高于80%。这样看来,20年一遇的洪水,似乎每年都发生也很正常。
那么为什么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以前没有过这么多的20年一遇呢?这主要是因为现在我们的媒体和网络都很发达,无论什么地方发生灾害我们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所以会造成一种“以前没有这么多灾害”的假象。另外,正如前文所说的,现在的地球正在经历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确实在逐渐增加。
(牟福朋)